返回第五百四十章 雷达出世!(上)(不会有中)  走进不科学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台简易版的设备前身是医院的x光机和徐云病房的心电监护仪,都被老郭拆下拿来做起了义工。

据乔彩虹介绍。

在刚得知上级部门决定的时候,林宇医生一度坚决表示这些设备不能被拿来‘糟践’。

林宇作为国内目前位数不多的国手级西医,在这方面的话语权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两台设备还是通过他的人情才运回的国内。

因此如果不搞定林宇,基地想要处理这两台设备阻力很大。

这个僵局一直持续到了某天晚上。

当时老郭贼兮兮的带着几本书去了林宇办公室,林宇最终才艰难的松了口。

至于哪些书嘛.....

乔彩虹同志表示她第二天只在办公室里依稀看到了什么笑笑生、《九尾龟、《剪灯新话之类的字眼.....

咳咳......

除了回波信号接收单元外。

另一位名叫安然的女同志负责的则是电磁波发射单元。

它的结构包括了基板以及多个发射线圈,原身是基地内库存的314雷达。

这两个模块的体积都不算大,不过各种数据线和连接接口都很多。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

它们的工作仰角、探测区域也都有一定的数值限制。

“下边点下边点儿,仰角不能过45°!”

“6号线加固一下,焊不上去?那直接用胶带吧。”

“安然姐,我这根棒子太长了,捅进去以后还留着一截咋办.......”

“那就切了!”

“一四五.....谁的红线少绕了一圈?!”

看着热热闹闹的安装现场。

徐云的心中不由冒出了一股很别样的情绪。

后世这类大型雷达的组装基本上都是走的流水线,也就是全机械化处理。

即便有个别步骤需要人工介入,那些工程师无论是设备还是服装上往往也都特有逼格。

也就是所谓的高大上。

而眼下这个时期却不太一样。

由于工业水平的限制。

即便是气象多勒普雷达这种高精尖设备的组装,也依旧要通过纯手工才能完成。

但另一方面。

这种画面却带着另一种流水线生产不具备的活力感,令人不自觉就有种加入其中的冲动。

二十多分钟后。

光学平台搭建完成。

孙俊人继续看了眼示意图,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组装。

也就是......

一维扫描单元和接收望远镜的拼接。

毕竟徐云拿出的就是一维成像技术嘛,不过分辨率要比普通雷达高上很多。

按照徐云的设计。

一维扫描单元安置在光学平台最上部,下方是接收望远镜。

它由两个镀有全反介质膜的平面反射镜、水平旋转机构和垂直旋转机构组成的大口径光学潜望式结构。

这个潜望式结构明面上的说法,是由王老他们的581项目组‘友情’提供。

不过实际上嘛.....

这其实很早以前生产出来、但没有后续经费补充完整的结构,搁置了两三年了.....

它通过手动调节能够全方位扫描,水平方向可以旋转0至360度,垂直方向可以旋转0至180度。

接收望远镜则在一维扫描单元的正下方,有效通光口径为300mm。

它的主镜同样镀有全反的介质膜,反射率高达99%。

望远镜接收的大气后向散射回波信号耦合至导线,由导线导入到准直镜后成为平行光。

经过压制背景光的窄带滤光片后,由20反射、80透射的分束片分成两部分。

20的反射信号作为能量探测,80的透射信号作为信号探测,以此来做到数据分析。

其实徐云最理想的配置是镀上1064纳米的介质膜,再用光纤代替导线来传递信息。

可惜这两个技术现在压根就没出现,就只能暂时拿乞丐版将就着用了。

半个小时后。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几个结构尽数组装完毕,只剩下了最后一个.....

静电分析模块。

只见孙俊人环视了众人一圈,转头看向了老郭,对他说道:

“老郭,该你出场了。”

老郭朝他点点头,返身回到帐篷中,取出了一个有些破旧的棕色皮箱。

皮箱的规格大概在50x30x20左右,并不算很大。

老郭小心翼翼的将皮箱带回了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