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信对和记国际做了非常严谨的调研。
他调整了一张幻灯片,把和记旗下的重要子公司罗列出来。
目前在香江上市的和记子公司共有五间。
第一是屈臣氏,这是一间国际连锁商店,主要经营保健品与食品。
第二是和宝公司,这是和记在1970年收购德惠宝洋行后改组的子公司,主营范围是汽车配件与建筑材料的进出口贸易。
第三是都城地产,这是和记与香江大昌地产公司合组的开发集团,大昌提供资金并负责建筑与销售,和记提供旗下地皮。
第四是均益仓,这是一间大型货仓集团,在全港码头都组建有货运仓库。
最后一个就是黄埔船坞,从它的名字上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间造船与维修公司,貌似与丁贤的华记电子没有什么交集。
但丁贤是穿越者,他清楚黄埔船坞的未来发展。
如果丁贤不介入这桩生意,那么很快和记就要易主,和记及旗下五大上市公司都要成为汇丰银行的资产。
汇丰董事局常年研究各大企业的资产财务,他们明白和记只是暂时遭遇债务危机,旗下资产超级优良,只需聘请一位有能力的CEO,就能让和记起死回生。
他们请来一位名叫卫理的职业经理人,进驻和记开始一系列整顿,两年时间把和记旗下的三百多间子公司卖掉一大半,成功甩脱债务,扭亏为盈。
而卫理所做的最重要决策,就是让和记国际与黄埔船坞合并,改组为大名鼎鼎的‘和记黄埔’。
和记旗下有五间上市公司,和记为什么偏偏去合并黄埔船坞呢?就是因为黄埔船坞价值最大。
但是从目前来看,和记国际已经濒临破产,五间上市公司全都背负有多多少少的债务,很难评估这些公司的未来价值与潜力大小。
谢君信却偏偏瞧了出来。
他建议丁贤集中资金去收购黄埔船坞,这是极其明智的决策,只要能把黄埔船坞并入华记电子,就能一举奠定华记在香江的优势地位。
关键问题在于,和记主席祁德尊愿不愿意单独卖掉黄埔船坞?
谢君信先把前几间上市公司的情况讲述一遍。
最后才讲黄埔船坞:“在过去,黄埔船坞就是一间纯粹船厂,它成立年代早,历史迄今已有百多年,正是拥有这样的先机,让它在香江囤积了大量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底蕴强的企业,数遍全港不会超过十家。”
黄埔船坞囤积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各处码头附近,旗下地皮算不上特别黄金,香江真正的黄金地王是置地集团。
谢君信继续介绍:“进入六十年代后,香江经济腾飞,船业变的不赚钱,地产生意才有暴利,于是黄埔船坞开始转型,他们旗下拥有红磡、大角咀、香江仔三处船坞,涵盖地皮非常大,而且全部临海,如果华记能掌握这些土地,以后无论兴建工厂还是转型商业地产,都再不用发愁……”
丁贤忽然打断他,问了一句:“地皮大,又临海,位置还是黄金地段,为什么祁德尊遭遇财务困难时,不把这些地皮卖掉一部分呢?”
谢君信的回答是:“丁生,这些地皮属于船坞所有,如果拆掉船厂改建成商业楼盘,必须给港府补一大笔钱,地产公司算过账,在船坞地皮上盖房子没有利润,所以祁德尊卖不出去。”
没有利润,香江的地产集团就不会来投资。
谢君信言辞灼灼:“但这仅仅是现在没有利润,丁生,我们可以先囤积船坞地皮,将来肯定会受益的。”
这就是眼光问题了。
现在是1975年,以今年的地价与房价来看,黄埔船坞旗下的地皮不值钱。
但十年后的情况会大不一样。
超人李嘉成是怎么从香江众多地产集团里脱颖而出的?他就是依靠拆除黄埔船坞!
他合谋汇丰大班沈弼收购‘和记黄埔’后,第一件事就是拆掉位于红磡的黄埔船厂,改建成能够容纳几万人的超级社区黄埔花园。
原本李嘉成要补给港府的地价非常高,结果1982年因为回归问题,香江楼市出现危机,房价一泻千里,李嘉成趁机找港府谈判,以极低价格拿到了黄埔花园的开发权。
这个船厂位于维多利亚港北端,靠着尖沙咀经济圈,属于黄金海岸,李嘉成通过黄埔花园这一个项目,纯利润至少有五十亿港币,替他积攒了巨丰现金流,他才能在其它地产项目上游刃有余。
十年后的经济环境谁能看清?反正前世李嘉成应该是看的清楚了,而且他极善借势。
更离谱的是,黄埔船坞最有价值的资产并不是旗下船坞。
谢君信再次调整幻灯片,他给丁贤展示了另一个公司LOGO,名字叫做‘香江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
丁贤立刻指着说道:“这是葵青货柜码头的港口业务吧?”
“不错!”
谢君信点头:“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是黄埔船坞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