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 扬名 (6/6)  我就是大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石、纽约时报差不多是第二梯队。

尽管各有特色,读者群也不同,但在业界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举个例子,希区柯克导演,他就是电影手册一手捧出来的。

他的电影不像欧洲的艺术电影那样包含深刻的道理,因此他长期被美国的评论家看作一个工匠、一个普通的商业片导演。

但是欧洲人发现了他的价值。

随着60年代法国电影新浪潮兴起,电影理论中‘作者论’占据主导地位,以电影手册派的评论家们为首对电影导演的评价进行了一次大翻案,希区柯克在新近受到尊敬的电影作者中首屈一指。

1965年,法国新浪潮的著名导演和影评人特吕弗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好莱坞,对希区柯克进行了特别采访,并把两人的对谈整理成一本书,书名叫希区柯克论电影。书中特吕弗精辟的提问和希区柯克毫无保留的回答,揭示了大量希区柯克电影的经验和技巧,使这本书成为电影专业人士和电影爱好者难得的教科书。

从此,希区柯克作为电影艺术大师的地位逐步得到广泛承认。

老贾能在欧洲混出名堂,电影手册,功不可没!

当年,电影手册评选出“年度世界影坛十大佳片”,三峡好人名列第二

张俊生翻了翻电影手册,只看了一眼评分,就笑了:3.1分

不算高,但也不低戛纳电影节满分是4分

电影手册催生了法国新浪潮,对电影创作特别强调作者性,推荐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电影。平和缺乏个人风格的电影在他们眼里都是渣,所以李鞍、老谋子的电影始终被电影手册无视。

墨镜王、老贾就备受推崇。

疯狂的石头开创了多线叙事,能拿到电影手册的好评是可以预见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