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这斗争是破坏,但是只要能让他焦头烂额,大发雷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像莫朗杰在本子上画哈彬校长吃翔的图,我可以说,这种事情,我也做过,记得当初在本子里画过我们的班主任,把他画成了一头猪!
皮埃尔·莫朗杰的妈妈,美丽优雅的单身母亲,让可怜的马修老师爱过痛过,最后尴尬的坐在街头的咖啡桌边目送她搭上那机械师的汽车远去。
这何尝不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母亲形象,美丽,并且永远美丽,无条件的爱我们,为我们含辛茹苦,我们认为母亲只是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在片中,其貌不扬的老好人马修老师只能单相思。
因为平凡普通的马修只能像父亲一样的对我们,但是不能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他的相貌,他的职业都不配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因为,他实在太平凡了,自命不凡的我们拒绝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拒绝他像父亲一样的爱护我们。
其实没有人可以做我们的父亲,最后母亲为了我,把自己喜欢的机械师也放弃了,一生孤独终老。扞卫了我们心目中圣母般的贞洁形象,可是我们呢?直到母亲去世才回到故里,这之前,我们真的还记得妈妈吗?我们是否体会到她为了我们放弃了太多的幸福,这样是否公平呢?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意难平,认为莫朗杰太自私了,可是扪心自问,何尝不是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臆想?
“天使面孔,毒蛇心肠”,那位离开的老师这个评语前半句真实,后半句或许有些过了。
其实他只不过是个敏感,自尊,些许自闭的孩子,就如我们一样。既然得不到“父母”的赞扬,那就成为同类的偶像,将创造力化为破坏力,蔑视一切主流价值观,包括真的,善的,美的,为了反抗而反抗。
是不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时下我们的社会当中,其实像皮埃尔·莫朗杰这样的孩子真的不少。
他们用一切办法,想要引起在乎的人的关注,可是事与愿违。
如此他只能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和我们一样,因为害怕被拒绝,不会主动的去要求什么,但是我们会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偷偷努力,如果被人赞赏,则会更专心的去学习,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有能力会做到最好。
他和人的相处都是平等的,包括马修老师,并不会因为他是改变自己的伯乐而过多接触,他永远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因为他的清高,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敏感多疑,他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完全信任!
影片中当坏孩子蒙丹造谣侮辱他的母亲时,他毫不畏惧的迎上去和比他高大许多的蒙丹厮打起来,但是,接着他就跑出了学校,在母亲工作的餐馆外冒雨凝视,为什么他不走进去呢?
因为他想做一个观察者来偷偷确认他母亲没有做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值得原谅的,毕竟他是一个私生子,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各种风言恶语,造谣中伤一定没有停止过,这是他一生都没有解开的结,甚至功成名就之后,因为对别人的不信任感,他选择了独身(参加母亲葬礼时孤单一人)。
当他发现马修老师爱慕他的母亲时,他从楼下扔出了墨水瓶,警告马修老师不要再接近。是的,他不希望任何人接近他的母亲,这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影片结束时,马修孤单的走出校门,皮埃尔只是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扔下纸飞机,并没有更多的表示,因为他是皮埃尔,因为他是我们。
还有很多很多,包括体育老师,包括神父,包括数学老师。
其实我们都可以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找到他们的影子。
所以,窃以为,电影根本只是一个梦,一个孩子的自私的梦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呆在“塘底”这样的环境之中,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叛逆的!”
这一篇影评让不少人恍然大悟。
“卧槽,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的有点像啊!”
“我学生时代就有过一段叛逆期,因为我爸妈离异,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被分到了差班,现在仔细想想,差班的学生的所处的环境,其实何尝不是“塘底”?
还有就是我了,我记得当时,翻墙出去网吧,半夜回来的时候,被教导主任逮了个正着,我们一群人被抽打,被叫家长。
反正我们那会儿没少在私底下腹诽,觉得他各种各样的不堪,实际上现在想想不过是当初我们从自身出发,因为他是惩罚我们的人,可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被开除。
所以他的形象的确很像哈彬校长的形象,因为我们会幻想,诅咒他各种各样的不堪,而事实上,他其实是个不错的人!”
“对啊,真的像是一个梦啊!电影里面的故事比较短暂,或许也和我们的叛逆期并不算特别长有关系吧?”
“马修老师,让我想起了我们当年的一位老师,他只教了我们一个学期,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