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那个年代。
影片讲述了一个房地产商想要买下一个快要倒闭的工厂建楼。而工厂上上下下的工人都在等着工厂开工,发工资养家糊口,自然不希望工厂被卖掉。而在那个房地产备受资本青睐的年代,这种小企业没有任何胜算。资金链断裂的工厂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就在这时,工厂施工挖出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事情带来了一丝转机.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华国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与实业,资本与人民。
电影主题偏搞笑,但反映出的现实却是悲凉的,里面各种魔幻现实的情节,配合山城这座魔幻的城市,让人感觉在欢乐中透着悲凉和无奈。
《疯狂的石头》并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暗示等意义。而是整部电影讲了一个故事,用这个故事来反映或者来象征某个思想或者问题。
所以讲故事(叙事)就是这部电影的关键。
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也非常独特,简单的总结就是多线加倒叙模式。
影片一开头就是谢小盟在缆车上撩妹,结果妹子一点都不领情。一脚下去,踩到了谢小盟的脚上,然后谢小盟疼的脱手把可乐给掉了下去。
然后,电影开始!
但电影开始后并没有交代,可乐掉下去之后的事情,而是镜头转向了老谢的厂子。
老谢的厂子因为经营状况不佳,资金链断裂,只好把厂房抵押出去贷款。但是眼看就要到期了,依然入不敷出,马上就要撑不下去了。
这时候冯董派人来催账。但是明显老谢不愿意,把他赶走了。
然后镜头又没有交代后面的事,镜头转向了一伙偷家贼。
这伙贼伪装成搬家公司去偷东西,出门刚好遇见警察查违章停车,要看他们的运营证。
就在他们以为自己暴露的时候,凑巧突然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转移了警察的注意力。
然后镜头又转向老谢那个情节后发生的情节。冯董派来催账的经理吃闭门羹后来到厂子外面喷漆。
然后自己的车就被撞了。
接着镜头才转过头交代,谢小盟那个情节之后发生的事!
镜头转向包世宏的车里,包世宏拿厂里的车练车。结果天上掉下了一个可乐把车给砸了。
包世宏和三宝下车查看情况,结果没拉手刹,把人家车给撞了。
以上这个开头,可以说很多人第一次看的时候,或者刚开始看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些乱糟糟的,前言不搭后语的。
一个镜头没有交代清楚,就又开辟了另外一个镜头,另外一条线。
但是看完整个故事之后,你会发现,乍一看有点乱,但其实很简单,就是4个并列的故事。
那就是谢小盟撩妹挨打,冯董派人催账,窃贼偷东西,撞车!
不过电影的镜头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交代的。从谢小盟开始然后不断的倒叙,讲完四个时间线上的故事,并且交代清楚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断的设置悬念,讲完一件事之后并不直接交代引发的结果,使观众产生疑惑感,在一开头就吸引了观众。然后直到这一系列故事讲完观众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
另外,这部电影是一部偏荒诞喜剧,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近乎魔幻一般的巧合,通过巧合串联不同的事件的发展,如果不采用这种手法也很难把剧情都交代清楚。
这个手法巧妙的一点是,在电影的一开头就把所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都讲清楚了,几乎所有电影中的重要人物都在片头出现了,为电影之后的发展做了铺垫。
如果不这样一次一次的倒叙把事情讲清楚,而是采用正常的叙事,那必然会有一两个故事没讲明白。但如果,一次性把一个事件的因果前后关联(比如在谢小盟掉可乐的镜头后接包世宏装车的情节),这样就会导致另外的那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关联不够密切。所以想到最后还是导演采用的这种叙事方法最佳。
不过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电影应该也是不会出现像《疯狂的石头》里这样复杂的关联的,太多巧合了。不过毕竟这是一部荒诞喜剧。
电影本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厂子快要倒闭了,全厂上下200多人的全家老小都没了着落。导演算是用喜剧的方式来寄托一种理想吧,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手法。坏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而好人最后得以善终。但是现实往往不像电影那么魔幻,不会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
其实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有意思,片中的人物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故事线都很有意思。
不知道大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否察觉得到事件关系有些混乱,人物关系有丝丝的欲言又止,止了又不能尽兴,还是想说却又说不出个啥的感觉,尤其是谢小盟和菁菁的关系,在整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