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文官大惊:衍圣公怎么剃发了?  会审帝王:从崇祯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高炽之所以这么问,原因自然是他曾深受其害。

历史上,他就因为自己即便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也还是被言官给无厘头地喷了个狗血淋头,而气得一命呜呼。

所以,朱高炽不得不承认,真要让天下汉人都读书有了智慧,那天子只怕挨骂的机会要更多。

所以,他现在才斗胆问了王录。

在朱高炽这么问后,崇祯也点了点头:“仁宗爷这个虑的极是!廷尉,太祖爷,你们不知道,等到孙辈做帝王时,因为天下读书识字的人太多,使得天下有多难管!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巧舌如簧、乖觉聪明,动不动就弹劾谏阻,关键还弹劾谏阻的不一致,一个人今天被骂成是奸臣明天就被褒扬为忠臣。另外,对于同一件事,朝堂之舆论必与民间之舆论相反,民意、官意各不一致。乃至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孙辈以致于完全摸不准采纳谁的言为妥。如今看来,其实令天下民众不读书,只知耕织之事,也挺好。”

朱元璋这时候瞪了崇祯一眼道:“糊涂!不令百姓读书,你是要社稷一直被世家士族把控吗?”

“有必要!”

在朱元璋质问朱高炽后,王录才回了这么一句。

朱高炽和崇祯都因此好奇地看向王录。

他们很想问问为什么。

朱元璋则也有些好奇,他虽然知道不令百姓读书会使知识被世家士族垄断,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两个孙辈说的也没问题,民智大开,的确不利于皇权。

朱元璋因此对王录说道:“虽然有必要,但咱能想到的就是以铁腕革宿弊,以杀止杀,不知廷尉可有更高的见解,还请予以指教,以使我这不肖子孙崇祯的江山可以持久的兴盛下去。”

“既然有必要的话,那将来天下当如何统御?难道后世帝王依旧是当在祖父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行仁政,还士民以宽松和自由?但这不是周而复始了吗?”

朱高炽问道。

崇祯更是作揖道:“请廷尉解惑!”

王录看向崇祯道:“我之所以说有必要,是因为,崇祯和你们的时代不一样,他会面临一个陆权即将被海权代替的时代,会面临一个科技决定一切,即你们所认为的奇技淫巧的价值,会被抬高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崇祯面露的真正对手其实不是建虏,而是来自海上的西夷!”

“这些西夷在科技上已经开始超越我们,且控制了海洋,按照原本的历史,在一百多年后,他们会开启工业革命,进而大踏步地领先于我们,能利用最先进的火器和火炮迫使我们割地赔款,且被其随意欺辱达百年之久,且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文化,进而才迎来主动使庶民崛起民智开启的时代。”

“而要避免这一切,不用被西夷侵略的方式来维持华夏的强盛,崇祯他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他要革新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还有整个文明!”

王录说到这里就又道:“你若不这样做,将来大明还是难以避免覆灭之厄运,华夏也将不只是遭遇一次大难!”

“这些日子,咱也看了本朝在咱当皇帝后的史料,这个西夷的确不容忽视!火器和战舰已在我们之上。”

朱元璋说道。

“天文历法与演算也是。那自鸣钟也难为他们能造出来,还有望远镜。虽说这些是奇技淫巧,但以前可没有,技艺方面,我华夏这么多不如夷狄的情况。”

朱高炽说道。

崇祯则道:“没想到,还有西夷的势力需要重视,而在前世,我连流寇的问题都未能成功解决。”

“廷尉说的对,朱由检,你遇到的挑战比咱当年遇到的都要复杂。”

朱高炽这时候说了一句。

王录笑了笑道:“再复杂都要解决,不能偷懒,不然越到后面越难!”

朱元璋点首:“廷尉说的是。咱当年也一样很难。不还是赶走了蒙元?只是,若真的民智大开,到那时,我们皇族该如何应对?”

“这就要看你们朱家人愿意为天下汉民做出多大的让步。”

王录回道。

三人陷入了沉思。

让步?

“咱觉得廷尉的意思可能是皇家要在利上有所让步,但不一定是让权。以咱执政的经验看,要想收拾那些贪官劣绅,皇帝只怕还得多操些心,不能当甩手掌柜!只是百年之后,天下百姓可能不用靠皇帝了,自己就能收拾贪官劣绅!”

朱元璋说道。

“那样的话,可能天子一旦昏聩误国,或残暴虐民,就不仅仅是被弹劾,而将是被枭首示众了。”

朱高炽回道。

“那也比被逼无奈自缢煤山强吧。”

王录回了一句,又道:“如果积极配合的话,没准还能留条小命,或者受些优待。但无论怎么说,汉家天下不至于因为人主昏聩无能而亡于异族之手。如果亡国不能避免,至少不能亡天下!”

朱元璋听后醍醐灌顶:“廷尉说的是,如果亡国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