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 阿长与黄老帛书  家父汉高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通在肩负起教化天下的使命之后,便大规模的召集儒家弟子们,号召他们一同来教化天下,完成古代圣人的遗愿,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

我大汉虽然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取胜。

儒生们在教化这方面,总是有狂热的追求,甚至在所有学派里,大概也没有比他们更擅长做这个的了,无论他们在后世变成了什么样子,在此刻,他们毕竟还是那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学派啊他们自带一种使命感,能不顾生死,不顾最重视的名节,大汉的儒生们,做出了很多的成就,足以让再往后的儒生们汗颜。

叔孙通自从开始负责这件事之后,他已经成功建立了七十多家县学,其中有六家因为各种问题而没能继续下去,叔孙通虽然觉得遗憾,却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叔孙通将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且有计划的写了一本书。

当弟子们询问他为何还要分心去写书的时候,叔孙通告诉他们,“年迈矣,留以后来人。”

叔孙通每次都要来给刘长汇报情况,可今日看到叔孙通这个样子,刘长迟疑了片刻。

“要不以后您还是派个人来讲述情况吧您就不要再走动了。”

“陛下,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假借他人之口?”

“只是您这个”

刘长迟疑了片刻,还是能把怕你死在路上这句话给说出来。

叔孙通只是笑着,说道“陛下不必担心,县学之事没有办完,老夫是绝对不会死的。”

“哈哈哈”

刘长大笑了起来,叔孙通这才说道:“当今长安之县学,在诸学里是最为成功的只是,群臣大多不屑于启蒙之类,知道的人不多,若是陛下能相助一二”

刘长自然是答应了叔孙通的请求,叔孙通的请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陛下能拉着三公九卿们往县学里走一走,提高一下影响力和知名度。

刘长开心的说道:“叔孙公一心为公,能做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应该得到奖赏!”

叔孙通却摇着头,回答道:“陛下,臣如此作为,是有私心的,儒家门生在各地的县学里担任老师,那他们所教出来的年轻孩子,就是我儒家的门徒,这些孩子里,将来也不知会出多少个荀子,孟子那样的人物呢!诸学派只重视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却忽视了启蒙,如此下去,县学可成,而我儒家,将来也定然是当世显学,无人可比。”

刘长惊讶与叔孙通的坦然,他压根就没有隐藏自己的企图,他就是要通过县学来扩大儒家的影响力和实力,不过,叔孙通想的很准确,刘长只在意县学的事情什么时候能成,只要能成,叔孙通就是夹杂了再多的私心,他也不会理会。

可刘长还是忍不住调侃道“不只是出荀子和孟子,或许还会出几个我师父那样的大儒呢!”

“哈哈哈,张相私德有亏,可哪里又有完美的人呢?若是以品德来论,我乃奉承小人,浮丘伯乃无信之徒,张苍好色之辈,荀子桀骜,孟子暴躁,哪里还有什么圣贤呢?”

刘长很是不满,冷哼了一声,叔孙通急忙反应过来,说道:“当然,陛下不在其中,陛下是完美之君王,并无半点缺陷,大仁大义,恩泽天下,文武双全”

叔孙通身边的门生都惊呆了,张苍,荀子,浮丘伯他们怎么样,这些门生都不敢确定,起码,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长安的县学,因为处于长安的缘故,叔孙通安排了自己最好的弟子们在这里教书育人。

在这里的学生们并不多,年纪都很小,家世算是不好不坏,像富贵人家,那都是有家学,或者请人来教导,是不会送到这里的,至于贫苦人家,那也没这个实力,最后只能是吸纳了一批家有资产,却也没办法邀请名师的良家子弟,而刘长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人家,在后来大多被称为耕读良家。

刘长领着张不疑,召平,柴武,好兄弟等人前来此处。

甚至,刘长还跟着这些孩子们一同听了老师的课。

只是,刘长听的是昏昏欲睡,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听过课了,再次听起,只是觉得身心发困,忍不住的就想要睡觉,好在召平一直在刘长的身边,这种场合下,皇帝睡着了可怎么能行,于是乎,召平一直都在不断的想办法让陛下变得清醒一些。

这种仪式也算是比较成功,县学这件事正式进入了群臣的眼里。

在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刘长拿着不知从哪里抢来的零嘴,津津有味的跟张不疑商谈了起来。

“朕觉得,这些启蒙书籍还是有问题的怎么能用秦国的文章来启蒙呢?难道我大汉就没有启蒙读物吗?”

“陛下!请让我来负责这件事!!”

张不疑激动的说着,召平往深处想了想,顿时,眼前一黑。

“陛下!!不可啊!!万万不可啊!!”

想到以后大汉处处都是张不疑的画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