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张艺谋导演,马特达蒙和景田领衔主演,总投资1.5亿美金。
由中影集团,乐视影业,传奇影业,环球影业联合出品。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资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等级的片子。
声势浩大却换来巨额亏损。
累计票房十亿人民币冒头,按照投资来算,至少要三十亿才能回本,亏损了二十亿。
豆瓣评分4.9,离及格线差得挺远。
看似前作很烂,但是翻拍的任务也很艰巨。
娄主任口中说的怪兽电影ip的开山之作都是虚的,太长远了。
就像漫威宇宙的钢铁侠开拍之前,他们最大的目标还是赚钱。
刘尚也不是愣头青了,不会被这虚头巴脑的概念给唬住。
他考虑的,还是自己翻拍这部《长城》,到底有没有好处。
如果拍得好了,皆大欢喜。
如果拍得不好,处处不讨好,这可比翻拍上海堡垒失败还要残酷。
就像网文大神柳暗花明正面叫嚣烽火,以陈平安挑战陈平安,招致了十倍之余的批评,最终难以承受,断更快一个月了。
如果换个主角名字,老柳的新书还是相当可以的。
只是他选择走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刘尚的处境差不多如此。
他既然选择挑战国师张艺谋,那未来他的作品会被用放大镜来找茬,再小的细节都会被深挖,再小的问题都会被追着骂。
这已经不是浑水那么简单了,这是恒河水。
到底要不要接拍这玩意呢?
刘尚现在有名气,也有钱,按理说不应该找罪受。
他有些犹豫不决,他看向魏显龙教授,问道:
“魏老师,你怎么看长城这部电影。”
魏显龙顿了一下,看向娄主任,说:
“小娄,你聊一聊吧。”
娄主任便认真分析起来:
“先说问题最大的剧本吧,故事对于人物和阵营的简单化处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绝佳的弓术,帮助中国人守城,最后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机,这真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但是,主角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被什么精神感召这么做?
这是看不出来的。
电影里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电影的故事中,对信任这个主题的着眼实在是屈指可数。
电影中充满了许多堆砌重叠恢弘的所谓大场面,却偏偏缺少价值观的冲突,缺少在重大压力之下人的决定,在脸谱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画。
就算把长城归结为特效片,好看的关键,仍然在于我们能否对主角移情。
而移情的关键就在于刻画精彩的人物角色,人物需要做真正的决定,而不是像工具一样,被剧情推着走,比如想让他被感动就被感动上战场,想让他放弃逃走就让他放弃,而是需要刻画出人物在这些决定中的挣扎与压力。
所以,同样在特效片中,我们看到了《终结者2》的T800在最后甘愿沉入钢水,我们也看到了《黑客帝国》里尼奥屡次觉得自己并不是救世主的退缩。
当特效融入了剧情,甚至帮助了人物刻画的时候,那种视觉震撼会以好几倍的方式回馈观众,因为观众对其投入了感情。”
魏显龙又看向费老师:
“费老师,你也谈一谈你的看法吧。”
费老师微微坐正了,开口说:
“标准的好莱坞叙事模式,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故事毫无新意可言,以至于闭上眼睛听着声音的变化能毫无差漏地预判出下一帧画面。
严格的说,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故事。
一部叙事作品,需要有一个内核,或者是道德的,或者是人性的,至少也要是某一段历史时期的变形折射。
这部电影则完全不考虑内核这个基本要素。
乃至于对于“饕餮”这个的确下了硬功夫去还原的传说中神兽的警示意义完全没有揭示,只抓住作为表层的“贪婪”、“残暴”,规模化地予以复制,使其铺满屏幕。
电影的立意曾经说到文化的宣扬和输出,我们是希望《长城》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作品。
问题是,作品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北宋的皇帝不乏昏庸懦弱者,但是,北宋总体是一个以气节道义和智慧著称的王朝,明目张胆将皇帝丑化成钻桌子的形象,北宋的GDP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六成左右,彼时操着英语的国家还是很弱小的,最后竟然让一个完全枉顾历史的外邦形象来拯救汴梁城,我不知道这种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的胡编滥造能展示什么样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这样的吗?这样一部歪曲历史,打着魔幻色彩硬生生贴外国人冷脸的作品,电影局居然主题审查通过,龙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