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王景春开心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
他认为是人性共通的东西打动了每一个观众,那种平实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是最为珍贵的情感。
地久天长这部电影,从演员到故事,都显得跟时代格格不入,却是80后的父母这批人,真实经历过的历史,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活着。
从知青到返程招工,王景春用自己细腻的表演,淋漓尽致地演绎出刘耀军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普通工人最深刻、朴实的情感。
那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逆境中的沧桑感,以及痛苦背后的宽容与温情。
刘耀军对于王景春而言,不是荧幕里的那个角色,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导演王小帅这样形容他:“扎在生活的土壤里,人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拍摄结束后,王景春迟迟走不出来。刘耀军像是长在了他的身体里,他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失去了儿子,从河边一路跑到医院
王景春18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这让他无法接受。回想起与父亲相处的那十几年,自己一直都是和父亲拧着过
“一直特别遗憾,他没看到我上大学,也没看过我演的电影,我拿奖他也没有见到。”
在地久天长中,王景春算是本色出演。他用自己年少时同父亲的情感,去诠释刘耀军和儿子的关系,看上去笨拙又真诚。
他的表演方式克制而平实,极具真实感,为人物营造出深沉而悠远的气质,导演王小帅数次因为王景春的表演而动容落泪。
王景春说:
“我并不想做一个所谓的成功者,站在一个高度上教别人如何演戏。我还是老老实实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在王景春的内心,他认为作品比自己的名字重要。
认真拍每一部戏,让自己更多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喜欢,那才是他所追求的事情。
王景春小学五年级就上了电视,表演小品。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他激动地跑到伯伯家看自己演的小品。
之后的王景春,成为了一个文艺爱好者。
的地区,是王景春的故乡。
那是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地方,有着辽阔的草原和戈壁滩,民风淳朴,人跟人之间特别的亲近,他从小喝着克兰河的水长大。
1992年,19岁的王景春中专毕业后被安排到百货大厦工作了三年,起初在工会负责宣传,之后被调到了鞋帽部卖童鞋。
没想到刚工作了一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没能上大学成为了父亲的遗憾,也成为了压在王景春心底的一块沉重的石头。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b电影学院的导演朗辰。
朗辰对他说:“春儿,你应该去考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你完全具备这个素质。”
王景春恍然大悟,这才有了考学的想法,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从对抗到接受,成长大抵如此。
原本当演员只是一个梦想,当朗辰告诉他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开始付诸行动了。
可是一切都没那么容易。年纪超龄,长相不佳,多次波折后,上海戏剧学院以特招的形式才录取了王景春。
那一年同时入学的还有陆毅、罗海琼、薛佳凝、朱永腾同学全是俊男靓女,王景春觉得自己身在其中,格格不入,甚至还会被其他系的人认成是他们的老师。
走进专业学府后,王景春异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上戏那四年他如饥似渴,也在那时候建立了自己对于表演的观念。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极其深爱演员这个职业,深爱表演。
“说不想得奖,那才是装孙子呢,大胆做梦,然后一路坚持走下去。”这是王景春,还没正式走上演员之路前说过的话。
1998年的夏天,全国观众都在家看陆毅主演的电视剧永不瞑目,接下来班里的其他同学也相继走红,这种好运气却迟迟没有降临在王景春身上。
时间来到千禧年,王景春即将30岁了。
在而立之年,他的事业却一直不温不火。
王景春一直在多部影片中蓄势待发,虽然他经常是主角身边的那个人,有时候甚至连台词也没有几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直到2002年,对于该如何发展自己演艺事业持有疑惑的他,出演了尚敬导演的情景喜剧都市男女。
依靠扎实的功底,王景春把一个上海中年男人老蒋表演得惟妙惟肖,至今都让很多网友津津乐道。
那年,王景春原本有机会可以跟着原班人马一起拍摄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也邀请了王景春,但他拒绝了。
因为他已经明白拍电视剧是怎么一回事,情景喜剧的好处与坏处都摸透了,他想尝试更多的类型。
“演电视剧演着演着就会变假,端着演,这样的形式我知道了,我就不想玩了,换个形式玩吧,那就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