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ben角色的试镜。
刘尚征求了史蒂文的同意,允许他的学生全程围观这场试镜。
这场实习很简单,刘尚和史蒂文面对面而坐,就像是一场访谈。
这个场景还原的是ben在钟秀院子里和钟秀聊天的情景。
也是这个时候,ben告诉钟秀自己喜欢烧塑料棚的癖好。
刘尚看向史蒂文:
“这场戏的台词你应该已经很熟悉了,不熟悉也没事,你自由发挥,我不是考验你台词,主要是想让你融进ben这个角色,你要演出来ben那种...那种感觉,你懂得,需要你自己琢磨。”
史蒂文点点头。
他长舒一口气,看向刘尚点头表示自己准备好了。
刘尚对身后的摄影师做了手势,表示可以开机了。
台下的二十多个学生全都噤声不言语,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知道这场试镜的重要性。
也知道能在场看这场试镜的机会来之不易。
“韩国,塑料棚真的很多,那些又没用,又脏乱得碍眼的塑料棚,他们好像都在等着我把它们烧了呢。”
“还有我看着那些燃烧的塑料棚,会感到喜悦。”
“从骨骼深处响起的贝斯。”
“那些又没用又不需要,是大哥你自己来判断的吗?”
“我不做什么判断,只是接受而已,接受它们在等待着被烧这个事实。”
“就像雨一样,下雨了,江水满溢了,起了洪水,人们被冲走了。雨做了什么判断吗?那没有什么对错,只有自然的道德。”
“所谓自然的道德,类似于同时存在,我既在这里,又在那里。那种均衡。”
...
史蒂文表演完,停顿了大约三秒,微笑地看着对面的刘尚。
刘尚没反应过来,他还沉浸在史蒂文塑造的角色中。
此时面前的人并不是史蒂文·元,而是真正存在的ben。
史蒂文见刘尚没反应,他也不好直接打断刘尚的沉思。
他只是轻佻了一下眉毛,脸上依然挂着淡漠的笑容,轻声问:
“刘导,还有其他戏需要试一试吗?”
这句话仍然是用ben的语气说的。
那种表面绅士,实则高高在上的态度倾轧过来。
让刘尚回想起自己曾经只是个拍小视频的半吊子导演,现在面对一个全世界有名的好莱坞演员。
这个演员出于礼貌地问了几句话,但很明显,他的压力凌驾于刘尚的肩膀上。
短暂的失神后,刘尚回过神来,他笑着鼓掌:
“演得真好。”
刘尚带头鼓掌了,台下的学生纷纷鼓掌,脸色激动。
他们此刻明白好莱坞明星级演员的水平了。
一颗小小的种子从此在这些未来导演的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后我也要邀请这样的大佬来拍我的戏。
刘尚高度赞扬了史蒂文的演技,正因为他觉得史蒂文演得好,所以有很多疑问需要了解,当即对史蒂文来了一场简单的访谈:
“你饰演的角色本身是个谜。村上春树的原著和电影都没有对这个角色的背景做过多的交代,你是怎么为角色做准备的?你理解这个角色吗?”
史蒂文笑着说:
“我觉得我理解他。我跟我的经纪人聊过,不过不管是经纪人,还是剧本,并没有给我非常明确的指向。
经纪人跟我说过一段话,「我们挑选那些我们能够感知到ben的瞬间来演绎,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结局的谜团其实是,ben到底是嗜血的变态还是仅仅是个没有道德的富人。你来决定。」
这对我来说是很酷的事情,因为只有我知道ben做了什么。
为这个角色做准备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尼采、叔本华、虚无主义等等。我感觉ben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作为一个拥有这么多财富和特权的人,他其实和社会的另一部分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方法:当一个人什么也不相信的时候,他是什么样子?他燃烧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切都体现在他的肢体语言中,他走路和坐下的姿势都带着一种倦怠。他觉得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从来不会着急赶去某个地方。他只是存在在某个地方。他为什么一定要活着?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对一切都不感兴趣。
ben根本没有在掩盖什么,他只是空虚,一种危险又悲伤的空虚。
我觉得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就像李沧东电影的美在于他树立了一面照向社会的镜子,「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子」。
这个剧本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孤独。即使你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你还是一样孤独。对我来说,虽然这种孤独一直都在,但在这个时代尤其严重。”
刘尚问:
“你说的是现在的正治和经济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