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入临安,见似道  万古诸天一只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襄阳呆了大半个月,袁白又再度离开,蒙古攻襄阳在即,他不能一直呆在襄阳,必须得做点什么。

离开襄阳后,袁白往临安而去。

他去临安有两个目的:一是逼迫临安方面为襄阳提供支援。

襄阳之战打了六年,最终失败,原因有许多,但其中一个必然是大怂君臣昏庸腐败,未尽全力支持襄阳。

在忽必烈派大军率军进围襄、樊时,当时把持大怂朝政的权相贾似道怯战乞和,曾与忽必烈签订割地称臣的密约,故意不派得力将领率兵增援,使得宋军虽有几路援兵,守将吕文焕也多次出击,但终未能改变被困局面。

袁白此去临安,便是逼贾似道这老东西倾全力支持襄阳!

至于去临安的另一个目的,则是袁白想去看书。

要看书,自然要找一个藏书丰富之处。而论及藏书丰富,大怂皇家不说第一,也绝对在前三!

大怂怂归怂,但的确是一个注重藏书的朝代,且不说朝廷和官府的藏书,私家藏书也极为兴盛,藏书家甚多,据统计两宋时藏书家有七百多人,私家藏书超过两千以的就有两百多人。

藏书是大怂的一种社会风尚,有品位的文化人以藏书多为荣,连权相贾似道也是个藏书家。

作为“大怂第一”的大怂皇家,藏书自然也不会少,种类更是繁多,不仅是有儒家经史子集,更有巫医乐工百家之学,从古时传下的孤本、古本,以及大怂历代皇帝命人编纂的书集。

如让黄裳领悟出《九阴真经》的《万寿道藏》,便是徽宗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而成,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

越修行至深处,袁白发现前路越难行,越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他渴望更多智慧的启迪,渴望知晓前人先贤有没有和他生出同样的问题困惑,他们如果也遇到了,又是如何思、如何想、如何解决……

可前人先贤已逝,他又不能将他们魂魄唤出,跟他们来场跨时代的交流,只能通过前人先贤所留下的书籍,来阅览先贤的智慧。

襄阳离临安有近两千里路,但以袁白此时的功力,一天后便赶到了临安,看着眼前出现城池,袁白也不得不为此城之繁华称赞一句。

襄阳已算繁华,可与临安一比,襄阳就好似一破落户,只见临安城中楼房林立,店铺鳞次栉比,街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叫卖声、吵闹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看者眼前一派繁华,袁白心中冷笑不已,当然繁华,取全国之力供养,能不繁华吗?想必当年的汴梁也是如此,甚至繁华程度可能还在临安之,但结果如何?

靖康之耻,一朝沦亡!

九年后,蒙古大军打到此地,临安这片繁华又能维持得住?

不过是又一个汴梁罢了!

你们得感谢遇到了我,感谢郭二姑娘……

袁白从打心眼里瞧不起大怂,任某些人将大怂吹得天花乱坠,什么文化顶峰、什么富甲全球,他就是瞧不起,连皇后公主都被人掳去当妓女的朝代,当真是世界第一,吹个洁宝!

不对,大怂的公主,人叫“帝姬”,确实也在金国洗衣院内被人当成了“鸡”,其中最惨的一“鸡”甚至谷道崩裂而亡!

袁白在心中将大怂腹诽了一遍,在城中游逛,吃吃喝喝,虽然瞧不起大怂,但也承认大怂的美食和娱乐方面做的相当不错,尤其是在临安这大怂的都城,几乎美食遍地,让袁白吃了个爽。

白日在城中游玩,夜里,袁白便出去踩点,探察贾似道府邸的情况,以他如今的功力,其实直接杀进去,贾府的侍卫也阻挡不了,但能更稳妥,自然是稳健一些。

而且,他也不是要去杀贾似道,是要控制贾似道为他办事,不想闹得人尽皆知!

踩点的七天后,袁白自认为已将贾府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可以行动,在这一晚,袁白刻意以缩骨之术缩小体型,穿着一身夜行衣潜向贾似道府邸。

贾似道正在书房秉烛夜读,完全没察觉房门被静无声息地推开,一道身影已进到房内,直到看见烛火下映出一个人影,贾似道才惊觉房里进了一人。

守在门口的仆人没出声提醒,连藏在暗中保护他的几名供奉也没现身,贾似道瞬间便反应过来,仆人和供奉必定已被来人解决。

不愧是为官多年、把持了大怂朝政的奸臣,心性远非常人可比,屋内进了一人,发现这点后,贾似道并未惊慌失措地大吼大叫,大呼“来人!”,而是十分平静从容地抬起头,看向进入房内这人。

这人能轻松解决门口的仆从和暗中的供奉,必然也能轻松解决他,大吼大叫,不仅不会让自己获救,反倒只会激怒对方,让自己身处险境。

这人没有在第一时间杀了他,说明不想杀他,既然不想杀,那就有得谈!

贾似道抬头看到,这是个全身裹在夜行衣中的人,其身材也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