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为父鸣冤  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七,今天已经是大将军府刑法司成立的第三天。

申时三刻。

神武大将军朱思明,高坐台上,翘着二郎腿,嗑着瓜子,喝着茶水,懒懒散散的,跟看戏似的。

再看主审官宋历,累的跟死狗似的,然而,宋历却毫无怨言,相反却乐在其中,非是权位,而是心悦诚服。

这三天,宋历审的案子不下数十件,关是砍的人头就有七八个,什么少爷、老爷、小舅子等等,其他的打板子、流放、抄家更是不胜枚举。

要宋历用一个字形容一下,那就是,爽。

为何能这么爽,因为他背后坐得是朱思明,正因为朱思明坐那,他心里才有底气。

别是喝茶嗑瓜子,就算是睡觉看大戏,他都举双手赞成。

说实话,朱思明看起来吊儿郎当,其实心里没那么轻松,面对大明这个烂摊子,想轻松也轻松不起来。

作为大明朝的皇帝,偷偷离开紫禁城,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是骇人听闻。

这是白龙鱼服啊,可他又能怎么办。

待在京城等死?

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力一搏。

要想自救,首先得有基本盘,然后才能图强。

京城处于鞑清兵峰之下,跟筛子没两样,后金五次入关,已经将河北的血放得差不多了。

如果没有大地之子这助力,朱思明立马拍拍屁股南迁。

虽然能力有限,但保住半匹江山还是有自信的,至少还能混个荣华富贵、寿终正寝。

当然现在就另说。

要说大明朝什么时候真正敲响丧钟,自然是李自成破了潼关,自此关中易主。

关中与河北、江淮并称为华夏三大立国根基,而山西和西川则是两翼。

秦汉之时有得关中而得天下之说,华夏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秦、汉、唐都曾经建都关中。

如今的陕西虽然穷困潦倒,但是远离鞑清的兵锋,只要掐死李自成,安心发展几年,再造江山并非难事。

说实话,历史上的李自成,若是不那么急着攻打京城,而是关中和山西发展几年,坐稳江山犹未可知,终究少了也底蕴和气运。

朱思明选中陕西作为基本盘,却不急着入关中,可不是纯心跟绥德士绅过不去。

相反绥德之行正是他打造基本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相对于关中来说,绥德实在不值一提,若是连绥德的士绅都搞不定,那还玩个屁,早点拍拍屁股去金陵拉倒。

这三天,朱思明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其实,趁着审案,他同时还把钱粮账册控制住。

查账?

这玩意儿还用查,那些破事全大明都在做,没必要查。

朱思明这么做,纯粹是在给那些士绅施压。

事实证明,士绅确实急了,数次被朱思明拒之门外,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至于给朱思明使绊子?不想死的可以试试。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可以收网了。

哦,差不多了,该下班了。

朱思明看了看日头,站起身,拍了拍屁股,就要离开。

这时,“咚咚咚”一阵鼓声响起。

定眼一看,下边一个奇怪的布衣女子敲响了鸣冤鼓。

“民女任秀秀拜见大将军,请大将军为民女做主。”布衣女子低着头走到台上,恭敬的跪在地上。

朱思明打量着下边这位女子,头上身上还算干净,但一双绣鞋已经看不出颜色,甚至鞋头破了个洞,显然走了不少路。

至于遮了面纱,却也没怎么在意。

旁边的宋历问道:“堂下女子,你有何冤情,速速道来。”

任秀秀略微愤愤的说道:“民女状告米脂知县朱胜文,构陷家父,屈打成招,草菅人命。”

随即将冤情细说一番。

原来任秀秀的父亲叫任正庭,米脂人士,举人出身,也算小有家业。

半个月前,邻居秦寿生告发其勾结叛逆罗汝才,米脂知县朱胜文当场将其捉拿归案。

任正庭自然拒不招认,朱胜文屈打成招,最后将其打入死牢。

任秀秀是任正庭的独生女儿,母亲早亡,家里就父女俩相依为命,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她一清二楚,于是去县衙申诉,却被乱棍打出。

求告无门只得另谋出路,本来是想去延安府,阴差阳错到了此处。

听到这,宋历有些皱眉,这案子有些难办,这不是一般的欺压良善的案子,严格来讲任秀秀的父亲举人出身,也是士绅阶层。

而且事涉反贼,岂可等闲视之。

那反贼罗汝才的名头朱思明倒是听过的,其还有个匪名,叫曹操,好像也是延安出身。

至于任正庭是否被冤枉,谁也说不准。

朱思明问道:“任秀秀,看你样子,莫非你是孤身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