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录制结束  夜的第一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是考虑到那一步了,只单纯因为《短发》这首歌并不算难唱,对于安小菁的嗓音来说,这是她发挥很稳健的音域,刚才的录音又已经是接近全然的完美,就实在是不必再多那一步了。

当然,无论修不修音,后期都还是要做的。

乐器和人声,都是分开音轨录的,虽然能够合并成一个音轨,但声音的空间感、层次感,会很差,这个一定要调。

要想让最终的声音出来,充满了所谓的“CD级的质感”,需要的那种饱满度,也要靠一定的后期技术进行渲染。

早就不是留声机黑胶唱片的时代了。

据说做后期的时候,还会把歌手某个气口的那本就极为微弱的呼吸声,也给抹掉,琴弦的稍微一丝滑音,只要不是编曲谱子里标注要有的,也会被抹掉。

总之会特别精细。

但那就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了。

不要说徐正华,就连小岛唱片这边,都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士。

要在他们的母公司西坡唱片那边,才有最新最先进的设备,并且有专业人士来做这个事情——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技术迭代也就飞快,好处是唱片越做越完美,也越来越容易做,但缺点就是,资金实力稍逊的公司,会慢慢就跟不上这种快速的迭代,渐渐的,要把很多后期工作,花钱交给大公司来做了。

当然,作为制作人,后期制作的过程,徐正华肯定还是要全程参与的。

但那个阶段,他就只是负责听,并提出修改方向了。

到了现在这一步,录音阶段结束,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就不归徐正华负责了,项中明作为这件事的负责人,会把徐正华最终敲定的这个录音室最终版本的母带直接收起,专用密码箱,放入保险柜。

一直到敲定好去西坡唱片做后期的日期,几方约好,母带取出,拿去做后期,再然后,母带继续带回来,放入保险柜。

一直到后续的各项发行前准备工作都完成,母带才会再次被取出,由专人,外加保险公司的专业押运人员一起,押送到CD压制工厂。

流水线一开,CD随后就可以上市了!

“哈哈,录完了?”

项中明的电话打出去,很快,已经好几天没见的何建良,就来到了一号棚,大笑着恭喜安小菁,恭喜徐正华。

《短发》寄托的不只是徐正华和安小菁的希望,同时也是何建良相当看重的,这个时候下来恭喜一番,还大方地表示今晚大家可以出去喝酒庆祝,算进制作经费里,于是又惹来了两位录音师的一阵欢呼。

随着母带被何建良和项中明一起押走,徐正华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穿越过来的第一步,已经真正成功的迈出去了。

接下来除了还要配合西坡唱片的技术人员做一定的后期处理之外,其它的一切,都将彻底脱离自己的掌控。

而自己需要去做的事情,只剩一件,那就是,等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