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守城(1)  崇祯上吊后,十六帝逼我救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熙熙攘攘中,大顺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终于决定。

此时的朱慈朔,已经带领城中几乎所有能用的军队来到城墙。除了人,还带来了大量的银子。

这些银子是李自成追赃助饷中的一部分,虽然之前被刘宗敏运走了些,但城中还剩了大约一千多万两白银和不少珠宝,白白便宜了朱慈朔。

钱是好东西,不但能解燃眉之急,还有大用。

虽说,李岩和红娘子被收服,但他们手底下保不齐有其他心思的人。

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忠诚,只有绝对的利益。

所以,这银子得花,并且要大花特花。

李岩负责整顿队伍,而朱慈朔就忙着发银子。

近四万人的军队,每人30两银子,见者有份........

果然银子的威力是巨大的,还未开战,城墙满是“万胜”之声。

朱慈朔被数位将领簇拥着,驻足永定门的城楼,微笑看着这一切,又将目光投向城下远处大顺军的大营。

顺军大营中此时一队队士兵正在军官的呵斥下整队,还有的已经开出大营,向城墙这边行进。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朱慈朔并没觉得意外,有十六位祖宗在身边,这事意料之中。

开玩笑,朱元璋、朱棣那都是打仗的老手,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李自成及其手下那点小心思能瞒过他们?

虽说和京城地处平原,能够容纳数十万人集体作战,但也别忘了,为了打造这座都城,明朝可是花费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这二百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先后被蒙古、满清数次围攻过,但每次都铩羽而归。

当然最属经典的是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炽的京城保卫战。

朱允炆削藩,朱棣造反。朱允炆给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围攻当初还不是京城的这座城,守城的是朱棣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

当时,朱棣只留给朱高炽二万余人马,结果李景隆打了一个月硬是没打下来,反被朱棣抄了后路。

至于后来李自成打进京城,那就是一个笑话,守城的士兵因为没有军饷跑了个精光,剩下几个人连城墙都站不满,怎么守?

但现在朱慈朔不一样了,不但有李岩这样可以用的主将,还有近四万多士气高涨的人马,守这有完备防御体系的京城易如反掌。

别看李自成有二十万人马,在这城下不死个七八万,不打个三五两月,恐怕连城墙都不到。

何况京城之外,大顺军之侧还有吴三桂的五万人马,还有驸马都蔚巩永固招募的两万余可用之兵。

这场仗,从一开始,顺军就死去了先机。而作为守城一方,除了以逸待劳之外,还有着战争的优先权。

......

......

顷刻,大顺军如潮水一般,兵临京城之下,阵势延绵数十里,旌旗飞舞呼声震天。

而城墙也是人影晃动,备战的金鼓之声,不绝于耳。

“殿下!请回城!这凶险之地不可久待!”李岩拱手道,“此地交给本将就是,保不让贼兵一人登城墙!”

在平时这李岩都是一副儒生打扮,看着有些文文弱弱的样子。可是到了前线之后,身披甲胄怒目圆睁,仿佛杀神一般。

“孤就在城楼之看尔等杀敌,周边又有这数百铁甲亲卫护着,无碍!”朱慈朔缓缓开口,“爱卿放心杀敌!”

这是穿越来朱慈朔第一次见识古时候的大规模的攻城争,怎么可能缺场。

所以,专门将那一帮瓜躁的文臣留在城内,维持城内秩序,只带了自己的亲卫,以及李若链、刘文炳等人。

见李若链、刘文炳等人没说什么,李岩也没坚持,“殿下放心,看臣的手段!”

说完咧嘴一笑,带着红娘子、李牟等人大步出了城楼。

而此时,城下的大顺军在攻城命令下达之后,也开始有了动作,各部依次向前。

由于时间仓促,大顺军没有重型的攻城器械,但他们也算是身经百战,迅速在距离城墙两百步外,开始搭设简单的木梯。

这不是攀墙的梯子,而是可以让弓箭手站在面,对城头进行火力压制的木台。

大顺军都躲在一人高的蒙铁大盾后面,对着城头就是一阵箭雨。

但防守方本来就占有地理优势,这些箭雨大部被城墙悬户挡了下来,即便是被射了,也穿不透守城将士身的棉甲,铁甲。

朱慈朔亲眼看到,有个明军勇士,在城墙溜达一圈,被射得跟刺猬一样,还活蹦乱跳的。

守城士兵一边用平常的弓箭进行反击,一边用守城弩箭打他的木梯。这些守城弩可以不一般的弩,如长枪一般,卡在弩机的卡槽。三个壮汉搅动转盘弦,再用铁锤击发。

霎那间,大顺军的木梯顿时被巨大的弩箭射空一片,就连那蒙铁大盾也被射得粉碎,而城墙的弓箭手们,发射的弓箭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