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3章 社长召见  传媒大时代1995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光煜介绍过领导后,袁思哲一坐下来,就问道:

“哪个记者是马小飞啊?”

马小飞赶紧站起来:“社长好,我是马小飞。”

袁思哲看一眼马小笑,点头一笑:“你很不错,干新闻这一行,是块好料子。”

马小飞忙道:“谢谢社长,我会努力的。”

这一幕落在其他人眼里,连文光煜都有些惊讶。

马小飞是很不错,也只是一个刚报到的招聘记者,以袁思哲的身份,至于这样公开夸赞吗。

接下来,文光煜干脆先介绍了另七位新记者,袁思哲只是看一眼,点点头,没有任何评价。

接下来,作为部门主任,文光煜开始详细介绍锦阳日报星期天的内容定位,版面栏目安排,编辑分工,记者日常采写稿件的任务和方向,等等。

这些事,自然主要是讲给新记者听,报社内部早就讨论过很多次了。

马小飞认真听了,感觉没什么出彩的新意,具体的执行方案更是有些简单。

报社的重点思路,还是模仿省报今年创刊的西部都市报,尝试将周末版做成一份市民生活报,并且每期报纸会增印,通过城区的报亭,面向全城市民零售。

借助星期天这份周末版,报社也希望吸附广告,增加收入。

只是现在的西部都市报,刚创刊不到半年,也在摸索探路的阶段。

文光煜讲过方案之后,总编辑肖明阳开始讲话:

“锦阳日报创办周末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是一次市场化运作的大胆尝试。

今年正好锦阳建市十周年,这十年,锦阳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城区常住人口已经接近50万。

现在,全市只有两份报纸,一是我们锦阳日报,二是锦阳广电报。

广电报是一份四开小报,每周只出刊一期,没什么影响力。

锦阳日报星期天,主要面对的读者群,就是普通市民,我们的栏目规划,新闻报道,都要以贴近市民生活为宗旨”

最后,社长袁思哲总结道:

“创办周末版,探索贴近市民生活的办报方向,这跟我们过去办机关报的路子大为不同。

我们要勇于尝试,要跳出条条框框,要采写编辑让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新闻。

现在,这也是国内报业市场的一种新趋势,一些大城市的报纸,比如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前两年就开始探索了。

今年,省报创刊西部都市报,大胆探索创新,进行市场化运作,市场反响很不错。

我们周末版的编辑记者,要多看看这些报纸,多学习,多思考”

下午4点半,见面会结束了,袁思哲起身时,突然看向马小飞:“马小飞,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马小飞忙道:“好的,社长。”

袁思哲捧着茶杯出了会议室,其他人看一眼马小飞,眼里都有些震惊了。

这一次,不仅是文光煜等人了,连总编肖明阳都是如此反应。

刚才开会一见面,袁思哲就夸赞了马小飞,现在又要单独召见。

马小飞只是一个刚招聘进来的新记者,还有两个月的实习期呢。

这也太反常了。

报社的重要工作和人事安排,包括每年编制内进新人,袁思哲从来都是乾纲独断,肖明阳都没办法插手。

以袁思哲的性格和为人,不可能因为欣赏什么才华,就对一个编外职工另眼相看。

马小飞隐隐有所猜测,等众人基本散了,才出了会议室,向袁思哲的办公室走去。

袁思哲的办公室也在二楼。

锦阳日报社的办公楼设计挺奇葩的,总共6层,口字型的结构,中间是长方形天井,就像是一座6层高的四合院。

袁思哲的办公室挺大,分里外间,还带有休息室,真皮沙发,红木办公桌、书柜、空调什么的,挺豪华。

屋里还铺了木地板,在这个年代可不多见。

马小飞走进袁思哲的办公室,袁思哲正坐在办公桌前打电话,示意马小飞先坐。

挂了电话后,袁思哲也过来坐了。

马小飞赶紧摸出软中烟,递上一根,手里又摁燃了打火机。

袁思哲微微低头,点了烟,笑眯眯问道:“小马,你之前在龙安镇政府上班,为何想要来报社做记者?”

马小飞道:“社长,之前我从事财会方面的工作,感觉比较枯燥。我喜欢写作,也喜欢读书看报,给报刊杂志投稿快两年了。”

袁思哲又问:“你的文字功底很不错,写过公文材料吧?”

马小飞道:“写过不少,龙安镇政府的公文,以前大部分都是我在写。”

闲聊一阵之后,袁思哲突然道:“小马,你工作调动的事,我已经通知过办公室了,你等会儿去找办公室的晋主任。”

马小飞忙道:“好的,谢谢社长。”

袁思哲又道:“做记者,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