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父子论道  家父秦三世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李信被削爵贬为庶人后,整日悠闲在家,虽心里清楚往后再无可能参于领兵打仗之事郁郁不得志

但研学兵法从未一刻落下,每日在家中复盘以往和最近的战争,找出其中双方优势和劣势,以分析胜败的原因和怎么扭转战局的方法

也许只有沉浸在兵学的海洋之中,才能忘却烦恼,忘却赵高当权、嬴氏衰落,关东六国再次崛起犯我关中...

心痛,无奈,愤恨...却又什么都做不了

今日下午时分阳光正盛,李信像往常一样,身着素布麻衣,躺在竹椅上手拿一竹简吴子兵法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竹椅旁边摆放着一木制沙盘,四周被木板围将起来,里边全是沙子,其沙子摆出的形状正与函谷关附近类似...

“父亲,刚刚得到消息,秦王嬴子婴已于巳时时分举行登王大典,现已召告关中!”

躺在竹椅上的李信虎躯一颤,放下手中竹简,坐起身来,抬头看到一高壮挺拔,英气逼人的青年男子正缓步走来

此人正是李信独子李念,后世汉时将军李广和李陵的爷爷,今年刚过22岁,自小在父亲李信的影响下喜兵好武,平日武刀弄枪,锻炼杀敌本领,为求像父亲年轻时一样为大秦征战沙场

虽然...很不现实,这都来自父亲兵败楚国的不良名声影响

李信看着那张方正刚毅的年轻面庞,正色道:“哦?没想到秦王竟有如此魄力,实乃明主是也。”

李念些许不甘心道:“父亲,即使秦王大登,但来自六国的危胁并未减弱。关中面临被屠戮下场...”

“现大秦早已无良将领军,拿什么解此危局?庙堂已重回嬴氏,秦王英明,父亲为何不趁此自荐,再得重用乎?”

李信听后沉思片刻,轻摇摇头无奈一笑:“念儿,能再次报效大秦,为父当仁不让。只是...败军之将,怎能再得秦王用乎?”

“父亲...那父亲也应该与秦王相谈一番,儿深知父亲对兵法战场的造诣早已与十多年前不同,万一秦王看重呢?”

李信哈哈一笑道:“臭小子,你是等不及了吧。一身本领年纪轻轻无用武之地,是不是想通过为父以求得功名?”

李念听后顿时尴尬不已,脸红到脖子,似被说中了心事:“父亲还是这般顽固,若你不出山,到时就眼睁睁看着大秦被亡,无数老秦人亡命于屠刀之下?那时候看你后不后悔。”

李信看着满心怨气的儿子,收起笑容郑重道:“臭小子,你还是太年轻啊...跟年轻时的为父是多么相似。”

李念不满道:“那怎么能一样?始皇帝时期,秦国蒸蒸日上征伐六国,即使局部战败也不影响最终结局。”

“但现在情况怎能与那时比之?若不挺身而出,怕我李家后世也再难抬头,我可当不起这罪人之名。”

李信听后站起身来,脸色严肃道:“念儿,为父说你年轻,是因为你还没有看清现在的庙堂局势。”

“你以为现在的秦国缺了李信就一定会亡?那你也太高看为父了。”

李念面色一变,皱眉不解道:“庙堂已归秦王,现关中无大将。除了父亲还能有谁担当其责?念儿不解。”

身材颇为高壮的李信向侧边走出两步,来到旁边一树荫下:“就让为父给你上一课吧。”

“......”

“近几日咸阳动荡,嬴氏夺权,昨日又斩首千名贼臣。在你看来,秦王是怎么做到的?”

李念一怔,这个问题还真没细想过,只知道嬴子婴手段厉害,道:“父亲,这不明摆着嘛,据儿臣所得到消息,秦王英明神武,早前计杀赵高,又重掌庙堂登基。秦王子婴聪慧干练有手段,这不正是我大秦最需要的英武雄主吗?”

李信摇摇头道:“看事情不能看表面,你所得消息都是城中百姓已知的消息。”

“而自夺得兵权后,你可知现任城防军务中尉统领是何许人?”

李念转念一想,随口答道:“大秦长公子嬴景宇,这又不是什么隐秘之事,几乎人人得知。”

李信道:“问题就出在此处,此子年领还不满17岁,你可听说过有秦以来,何时有过弱冠小儿担任首臣重职?”

李念沉思一会道:“父亲多虑,秦王嬴政时期,丞相吕不韦派十二岁甘罗前往赵国游说扩大河间郡,最终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封12岁甘罗为上卿,并赐予甘罗土地封赏。在当时丞相与上卿的官阶差不多,由此甘罗12岁拜相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

李信看着如此死抬扛的儿子,顿时气得不行,这股执拗劲与年轻时的自己太像了,若此时让其担任重职,不免会重蹈覆辙年轻时的自己

“哼!孺子不可教也。”

“父亲,我...”李念一时被家父骂得一头懵

“那甘罗是有些才能,但也只是口舌之争罢了。再说当时有强盛的大秦威迫六国之势,换你这蠢才去也能满载而归。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