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5,一把火  大明:目标,激怒朱元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既然确定要出门,那没有什么可以纠缠了。

圣旨刚下。

徐允恭就门来辞行了。

虽然都去北平,但那是他老爹,为了能够送到终,他肯定要先行一步。

朱杞说了一通安慰的话,就打发他走了。

自己开始准备起来。

也得加快手脚。

白天装车。

晚安排事宜。

萧二贵走过江湖,见过世面,自然跟着朱杞去北平。

张五八,一辈子都是在京师,他的门路也就在京师,去外面未必能施展开来,所以他留在家中。

而且,就算万一出了事情,以他的机灵劲头,也能做好善后工作。

忙了好几天,朱杞终于准备动身了。

老规矩,动身之前,肯定要和皇帝说一下。

“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听说你把全家都带了?”

“家中本来就没几个人。”

听到这里,朱元璋表情扭了一下,他以为朱杞是在嘲讽他呢。

毕竟,他可是下旨让礼部不要准备赵王的婚事。

同龄的潭王已经结婚了,天天躲在家里制造人类。

一对比,就有差距了。

不过朱元璋没有发作。

只是说,这两件事如果办好了,会有赏赐。

朱杞只能唯唯诺诺。

最后,朱元璋还说,“你若是有空,到了北平也应当去看看你四哥的。”

朱杞当然不回去,反正到时候自己肯定没有“时间”。

和皇帝辞行后,又去了东宫。

东宫这边,太子嘱咐了不少事。

无非是老老实实为。

这次谈判,朝廷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你也别太认真。

所以在谈判这件事面,你别额外搞什么幺蛾子。

最后还说,他已经请了旨,下了令,那些囚犯会暂缓处置,所以让朱杞放心。

“你若是实在不想见,也可以不用去见老四。”

太子也能明白。

朱杞和其他诸王还有和解的机会。

和燕王,那是完全没有了。

倒不是朱杞小气。

他有没吃亏,有什么斤斤计较的的。

朱棣不同啊。

他吃了这么大的亏,牙齿都被打掉了,不可能当做没事人。

朱家哪有什么大方的人。

作为长子,朱标反而比朱元璋看得更透彻。

合不来就不要勉强。

朱杞答应了。

从东宫出来,礼部的官员自然也跟。

谈判这种事,具体还是礼部的来,朱杞呢,也就看个场子。

礼部来了三个人,都是中年人。

朱杞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准备明天一大早动身了。

第二天动身。

城门口,太子带着几个兄弟在那等着呢。

又是一通辞行。

没办法,大明时代,规矩就是多。

晋王有嘴巴发痒了。

“老九,你怎么带这么多车马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搬家呢。”

“还好,还好!”

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群人,居然没有一个注意到马车似乎有点不对。

这些可都是最新款的四轮马车啊,前轮带差速器的。

领先时代好多年。

四轮中间,还加了钢板当做防震弹簧片,不知道比那些双轮马车舒服了多少。

可惜他们都不识货啊。

到了第五天,礼部的官员才主要到其中的不同。

这天午十点。

朱杞他们就在驿站休息了。

三个礼部官员,只有一个擅长骑马,其他两人都不会。

从那双轮马车下来,脸色苍白,如同死鬼一般。

“哎!”

他们其实也是长年出门的人。

就算这样,每次坐马车出远门,都能丢了半条命。

他们刚进驿站,就听到隔壁院子那边,宫女们欢笑声。

心中起了疑心。

“坐了四天马车,她们都不累么?”

若是冬天,他们会怀疑,他们的马车下会垫了很厚的垫子。

现在可是夏天,不会有人坐垫子的。

他们在自己房间洗漱了一阵子,睡了一觉,起来吃个饭,然后才去拜见赵王。

大太监张可带着他们进去。

这一路,他们注意到张可这个太监精神也很好。

不会吧。

如果那些宫女还是正青春。

年轻人能抗。

这死太监的体力也比自己好。

一团疑问。

让他们在下午重新出门的时候,终于注意到了赵王的马车不同。

四轮马车,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