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三千里(8)  王朝之神武纪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而且少雨。

我们没有急着攻入真朝,而是分成三路,东边由周泰带领五千人马扼守住鸭水,阻止真朝人逃往新朝,同时,也防备新朝的攻击。右路为李庆、童来,领军一万,坐镇河口城,我领着大队人马居中,伺机进入真朝地带。关烈在凤城,协调各路军马。各处修建烽火台,坚壁清野。

六月,真朝人开始慌乱,他们本身没有多少粮食,天气干旱,牧草也是不足,于是开始四处出动,我们则烽火为号,真朝人来了,我们军队迅速过去,多次击败他们。随即,宋军开始压缩防线,一步一步趋向松干湖。父皇对于我们的举措很满意,让我们按着计划行事。

真朝人疯狂地反击我们,他们所依靠的是骑兵,我们以前都是以多打少,如果一对一,未必打得过他们,而且自身伤亡会很大,我们想到了兵车对付真朝骑兵。车安排弓箭手、盾牌手、长枪手,真朝骑兵过来,先用箭射杀,同时盾牌手保护车士兵安全,长枪手用长枪刺杀骑兵。我们利用这一段时期,改进箭矢,轻翎攻击远方骑兵,重箭射杀近距离敌兵。同时,李锋、欧阳里训练了一千骑兵,快马射箭,往往真朝骑兵冲出来,我们的人马也迅速冲过去,射过箭之后,迅速回到后面。

魏尝、段锋训练着步兵,五人为伍,盾牌手、长枪手、短刀手一应俱全,攻守兼备。击鼓则进,鸣金则退。每日操练人马,忙得不亦乐乎,却也随时待命。我在梅城中,难得清闲,或与城中诸将研习兵书,演练阵法。或与谋臣谈些天下形势,勘察地理山河。这一日午,我与徐荆阳在书房里闲谈神机先生,意外得知神机先生还有位高徒,不过,徐荆阳也不认识。叶联城进来道:“文大人到了!”

舅舅调拨一大批粮草过来,前几日刚刚送来一批,我瞧着账单,迟疑片刻签收,不觉奇怪问道:“舅舅,父皇怎么送来这么多粮草?”舅舅哈哈一笑,说:“后面还有布匹绸缎和金银珠宝!”我一愣,徐荆阳笑道:“莫非是送给东任部的聘礼?”

舅舅点点头,说:“还是荆阳聪明,子英,这些东西都是送往东任部的,给你岳丈大人的。”我面一热,心里毫无准备,道:“这是要干嘛?还让娶那个郡主不成?”

“是啊,皇一诺千金,东任和大宋联姻,结盟会好!”舅舅落座后,淡然一笑道:“真朝已是穷途末路,估计没多少日子,就可以解决这里战事,皇想让你赶紧去把郡主娶回来,这样,我们也得到了东任的支持,更主要的是,可以带动女直部也归顺我们。”

“你做得不错,不愧是国家栋梁。皇已经在顺宁准备好了,为你举行大婚!”

我虽心里明白此事关系国家,却有些不自然,说:“舅舅,我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现在我想去哪都可以,成了亲,若是懂事的还可以,若遇到蛮横的,那可就是自找苦吃!”

舅舅和徐荆阳哈哈大笑,徐荆阳道:“殿下,你贵为王爷,还怕什么郡主不成?有家才有国,有国方为家。”舅舅道:“荆阳之话有理,但你是知书达理之人,若她肆意妄为,远离便是。”继而语重心长道:“男大当婚,天经地义,如今我们战事方兴未艾,东北诸部虎视眈眈,东任乃是咽喉所在,皇有意化干戈为玉帛,就连真朝,如果他们投降,我们一样会善待的!身为国家子女,有些事情是不能考虑自己的。”

我点点头,说:“我明白了,一切按照父皇的安排办!”

六月末,已经出现干旱的迹象。大宋多年囤积的粮草发挥了作用,而松干湖一带却是一片枯萎,真朝人再也坚持不住,他们的骚扰少了起来,继而有不少人偷偷往我们这里跑。战乱最大的牺牲者就是老百姓,我常常于心不忍,下令各处接纳这些人。

徐荆阳建议派出使节前往松干湖,面见松布,劝他们归降,我明白他的心思,我的虎卫军伤亡不少。只是人选很难定下来,都说真朝人不通情理,双方杀伤惨重,一旦派使者过去,万一对方翻脸,前途未卜。而关烈在父皇面前,极力主张继续攻打真朝,永绝后患。父皇派来黄益犒军,同时征询我的意见。我说:“真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每日逃离的人数以百计,如果我们大军进发,自然会发生大战。人言穷寇莫追,这半年来,大宋将士死伤不少,我想我们坚持一段时日,真朝人会投降的!”

黄益表示赞同,论及人选,我表示有难度确定下来,黄益想想,推荐鲁国人乔宗那为使节,前往真朝。我笑着问这人如何?黄益道:“姑且试一试!”隔几日,我们正在营中议事,那个乔宗那就来到我的面前报到。此人长得瘦小枯干,留着山羊胡子。年纪也就二十多岁,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见着我大大咧咧做了一个揖,道:“我是布衣乔宗那,黄益大人推荐说殿下用人,所以,我就来了。”

众人打量乔宗那几眼,不解其意。虽然我们都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人,但这位兄台模样,确实让我们感到奇怪,但想到黄益大人一向看人很准,我客气地请他坐下。

乔宗那坐下之后,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