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见惯了天朝上国的大国气度,看了我们这小国寡民的小打小闹可千万别被逗笑了,哈哈哈!”
“李老弟,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大哥是真心来求教的!”
李芳远见朱棣这样说,当即一指飘在江面上的一艘如同乌龟一般的大船。
朱棣是见过大船的,知道他侄子早就能造出几十丈长的大船。可当他看到北朝的战船达到十几丈之长时,心中依然被小小的震撼到。
“想不到你们北朝竟然也能造出如此大的船!”
李芳远听到这话一时间都不知道朱棣是在夸他还是骂他了,就他们用的战船,还不够大明海军一炮的呢。
“燕王殿下,这就过誉了吧,我们这种龟船哪能跟大明海军相比!”
朱棣闻言冷哼一声道。
“贤弟,愚兄纠正你个错误。”
“大明海军是孤大侄子的,跟孤这个王叔可没有半文钱关系。”
“不过,如果将来风云变幻,让孤走上那个位置,孤也会大力兴建海军,建一支不亚于朱允熥的海军!”
虽然李芳远听出朱棣心中的不甘,但依然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大明本身就很强大了,在陆地上可谓是无敌的存在。如果再拼命建海军,那朝鲜和倭国将再无闪转腾挪之力了!
朱棣看到李芳远脸色微变,赶忙出言补救道。
“贤弟莫慌,愚兄可不像朱允熥那般贪得无厌,愚兄只是对海的那一边好奇,另外对海贸带来的收益比较感兴趣,并不贪图别人的土地。”
“燕王殿下,就算你跟朱允熥一样,那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小王非但不生气,反而翘首以盼待王师!”
“不过,小王只希望看到殿下的仁义之师,而不是朱允熥那群贪婪的强盗,哈哈哈!”
朱棣见李芳远这样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想不到贤弟竟如此豁达,倒是愚兄显得不够坦荡了!”
“既然咱们把话说到这份上,那愚兄就指着鸭绿江水发誓。若是将来孤登临九五,只要朝鲜贡赋不缺,绝对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并让世代遵守下去。”
李芳远从来没想过要反攻大明,在他看来朝鲜能在大明的眼皮底下喝点汤,沾点小便宜已然是天大的幸运了。
“那小王就提前代朝鲜,以及朝鲜的后世之君谢过燕王殿下的康慨喽,哈哈哈!”
在两人爽朗的笑声中,北朝史官崔木激动的在纸上写下这样一笔。
“国主与大明燕王殿下会盟于江上,国主面对大明燕王之刁难进退有节……”
这一刻,在崔木眼中,李芳远就是圣君明主,是振兴朝鲜的希望。
朱棣和李芳远联袂登上龟船,然后在李芳远的带领下游览了鸭绿江美景,然后登上北朝之土,参观了北朝的都城,以及道路两旁之村里市集。
再来之前,朱棣以为北朝百姓生活会非常困苦。
毕竟大明年年加征,南朝和高丽两国都已不堪重负,被朱允熥额外关照的北朝应该更难才对。
可在来到北朝后发现,北朝百姓竟然生活的还算不错。
虽然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但他们脸上却没有多少忧苦之色。
只是有一点比较奇怪,路上看到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挂着一个小牌牌,哪怕是随侍在李芳远身边的官员也毫不例外,只不过材质上更讲究,用的是牛角、白玉之类。
“贤弟,可否告知他们身上佩戴的木牌为何物,为何贵国不论老少都有佩戴之?”
“回兄长,此为号牌,乃是小弟所创,专门用来记录他们的身高、体征、籍贯、田宅等等信息,用以方便征兵和服徭役。”
“在我北朝境内,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之男丁只要出门必须佩戴此物,如有不带或者伪造、修改者处以重罚!”
朱棣闻言立马想到了大明严格执行的路引制度,两者竟然出奇的相似,都是方便官府管理百姓的一种手段。
只不过李芳远的号牌制度更加方便一些,只要拿出号牌,其人身份信息一目了然,可以随时进行征发等等。
“想不到贤弟竟还是内政高手,竟能想出此等便宜之法!”
李芳远闻言谦虚道。
“旁门左道尔,不敢当燕王如此称赞!”
“小弟行此等办法,也是无奈之举。北朝之地不比大明,小国识字者甚少,若不推行此法,朝廷征兵、征税将乱成一团麻。”
“贤弟谦虚了,治国无定法,能治好国家,治好百姓即为善法!”
“本王此次回去,也要在封地内推行此法!”
朱棣这话还真不是客套,而是真的觉得此法可行。只是他还不知道,就在他想借鉴北朝的户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