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7章 突进!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现实的角度,河北叛军的覆灭已经等同于板上钉钉,其结果无非是三个月内结束和六个月内结束战事而已。

虽然郭戎认为这一次出击的风险不大,但是打仗这种东西怎么可能真的有稳操胜券这一说!

万一在北上突袭的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对于大唐来说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再冒险让郭戎率领禁军精锐孤军深入河北腹地么?

而这正是最为困扰李纯的问题。

当然了,李纯也明白,有风险的同时,郭戎根据柴老道清虚子提供的信息制定的计划一旦成功,所取得的效果和利益也是非常庞大的。

首先,北线虽然准备了近十万步卒,五万骑兵,但是整个河北的面积还是太大,战斗的主要进程还是要在寒冬腊月进行。

南北两路同时出击,可以使得战斗的进程大幅度加快,很有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瓦解叛军的在邺城之外的所有抵抗力量。

战争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北上参战的唐军数量大幅度降低,随之而来的后勤补给消耗也会大幅度降低,而这将极大的降低钱粮的消耗。

对于那些肯定要北上的兵马,在隆冬时节可以在靠近南方的地方休整、驻扎而不需要太着急北上,这同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御寒物资。

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出两路并进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的大幅度的降低。

虽然李纯认同并准许了郭戎制定的计划,

虽然李纯亲自下诏要求所属各部、各州、各郡、各县全部无条件服从,

但是这并不代表李纯对于支撑这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事所消耗的钱粮就不心疼,尤其是在大唐各处都需要用钱的时候。

能节省下这样一笔庞大的开支,将极大的缓解如今长安窘迫的财政状况。

至于第二个方面,御驾亲征是李纯自己主动提出的。

而李纯提出御驾亲征的原因只有一个,利用北伐平定河北,来提升李纯自己的个人威望和对大唐百姓的影响力。

毕竟,在大唐最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挽救危局,提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这一誓言之后,自家的亲爹,大唐的宣宗皇帝在个人的声望方面几乎达到了大唐的巅峰。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没有人可以动摇的威望,自己的亲爹才能在几乎完全放权的情况下依旧牢牢的掌控着朝廷,掌控着大唐这架高速行进的马车的方向。

亲眼见证了李诵以太上皇身份完成了这一场真正的奇迹之后,李纯对于自己父亲曾经达到的威望是无比的羡慕。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守护这一个方面,自家的亲爹已经登峰造极,所以他能选择的方向只能是向外。

然而,从李诵的行为,李纯知晓大唐苦藩镇久矣。

从郭戎为了西征不遗余力的清除大唐内部的各种势力,李纯清晰的知道,向外的第一步是必先安内。

大唐最大的顽疾就是河北!

拿下了河北,扫荡了河北,意味着扫除了大唐内部最大的隐患,可以使得李纯彻底放手将现在在关中进行的改革推进到整个大唐。

荡平河北,扫平不臣,更可以让御驾亲征的李纯的声望暴涨,使得因为朝中权力运行模式改变所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

只不过,同样是扫平河北,荡平不臣,不同模式所能带来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靠禁军的硬实力,靠强大的后勤保障,硬生生的推过去,四平八稳的胜利是一种模式。

迅捷而快速的闪击战,在短时间内荡平贼寇又是另外一种模式。

四平八稳的平推会带来稳重和不可战胜的印象,而闪击战的模式似乎更容易形成一种天命所归的挂念。

想到这种天命所归的感觉,渐渐的,李纯脑海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只不过最终的决定还是没有定下。

正在李纯进行最后天人交战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两人身后长缨军军校们讨论的声音,随即将目光投掷了过去。

此时此刻,内圈的高级军将,外圈的年轻将校关于改变计划出击正讨论的热火朝天,丝毫没有注意到李纯的目光。

看到这一幕,李纯笑着摇了摇自己的脑袋,原来自己还忘记了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郭戎,以及郭戎身边那些禁军的精英军校们。

他们是自己父皇力挽狂澜的根基,是大唐对外扩张攫取利益的基础,也是自己掌控大唐最有利的武器。

让这柄武器,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内……

看看那帮讨论的兴高采烈的军将,再看看眼前的威严但是恭敬的郭戎,李纯满意的点了点头。

至少到现在为止,自己和郭戎相处的非常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