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1章 看在一起造反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帅,今天刚刚从南边传来消息,朝廷的兵马在昨天已经全线渡过大河了!”

“什么!”

原本还处于恍忽状态的王承宗一下子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瞪大眼睛,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部属。

“昨天?”

“是的,根据潜伏在魏博沿河地带的斥候传回的消息,昨天清晨,一直在大河南岸的朝廷兵马突然开始渡河北上……”

部属刚刚说到一半,王承宗的拳头已经重重的砸在了他眼前的书桌之上,只听“彭!”的一声,巨响填满了整个书房。

与此同时,王承宗原本迷茫的神情已经被盛怒所取代,重重的砸在书桌上的拳头也在微微的颤抖。

“昨天清晨的开始渡河,为什么到现在才传回消息?”

乍一看,王承宗还算柔和,但是没有人会单纯到以为这样一个割据一方、参与叛乱的节度使会是什么良善人。

盛怒之下,前来传递消息的部署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

“大大大大大帅,昨日朝廷的兵马渡河之前那些禁军的斥候已经提前抵达,并且从天亮之后就开始在沿河几十里的范围之内疯狂的扫荡,很多兄弟都惨死在了他们的扫荡之下,直到刚才,来自魏州田节度使的求援信抵达之后……”

听着部属磕磕巴巴的解释,王承宗脸上的盛怒缓缓消退,取而代之的则是浓重的忧虑,眉头也在不经意间皱成了山字。

“田季安的信使在哪?”

“正在外面候着!”

“快让他进来,算了,我去……”

甚至来不及更换装束,身着便服的王承宗急匆匆的来到了府邸的正堂之上。

此时此刻,一名身着骑装,疲惫到了极点的信使正在焦急的等候,看到王承宗来到,立刻上前,单膝跪地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双手奉上。

“王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这是我家大帅写给王尚书的亲笔信,请大帅速速派兵支援!”

王承宗顾不得别的,接过信件查看的同时出声询问。

“朝廷的兵马已经渡河了?”

“正是!”

“具体情况怎么样?”

“十一月初六清晨开始,西起东都孟津、东到河南济州,包括白马、濮阳、禹城等重要渡口在内,朝廷的兵马全线渡河,根据前方兄弟拼死的侦察,仅仅一天的时间,超过十万兵马完成了渡河!”

十万!

听着这数字,王承宗的面部开始微微抽搐,头皮也开始发麻,只不过来自魏博的信使并没有注意,而在在继续讲述。

“不过,朝廷的兵马渡河之后也是没有向外进军,而是在大河北岸修筑工事,建立营房,在后方在不停的向前方运送兵员、物资、乃至战马……,我家大帅和诸位将军商议之后,认为这肯定是朝廷的大将军郭戎直接指挥的”

听着魏博信使的描述,王承宗也是一阵的苦笑,这种风格,除了郭戎还能有谁!

河北三镇的大军在中原和郭戎鏖战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双方之间几经交手。

虽然最后一战之前,联系就已经被切断,但是谭忠的十几万人被郭戎逆风翻盘的那一仗,由于甄炳良的存在,整场战斗被完全复盘。

河北三镇被长缨军战斗力震惊的同时,郭戎的统兵方式,用兵习惯、作战特点也被彻底的展现在了河北三镇的面前。

那场战斗,谭忠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郭戎逆风翻盘,十万卢龙精锐灰飞烟灭。

郭戎之所以能打赢,主要靠的是禁军强大的战力,再加上神秘的火药武器,郭戎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下达了合适的命令而已。

然而,并不是说拥有那样一支强大禁军,拥有那神秘的火药武器就能轻松获胜。

作为老兵油子中的油腻子,谭忠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五十载,丰富的经验使得他对战场的的指挥和判断已经登峰造极。

在他的指挥之下,十几万大军连绵不绝的攻势之下,产生的压迫力根本不是常人可以想象。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下达了合适的命令,说起来简单,但是置身于这种环境下一般人不被吓尿就可以算是好汉了。

而郭戎不仅抗住了压力,而且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逆风翻盘,足以看到郭戎作风的稳健和强悍到了极点的心理素质。

严格说起来,郭戎无论是排兵布阵、临战指挥的能力算不上优秀,当然也没有毛病,综合起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中规中矩,乍一听甚至有些贬义词的意味,但是这四个字却是河北诸将对郭戎最高的评价。

因为,中规中矩到了极限之后,那就极端的稳健,而极端的稳健代表着几乎不会犯错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