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房产二三事  穿越之纵横香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云飞一共就40万港币,投了《神打》10万,还剩30万港币。香江70至80年代初,400尺(约37平方米)小型单位是当时主流的刚需楼盘,1975年的均价为2500港币每平方米左右。

期房官云飞现在不准备买,直接找了家大型中介,那些别墅豪宅官云飞暂时还啃不动,只能买些小户型,当然1000尺的也算是豪宅了。

接待官云飞和赵雅之的是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人,就脸型来说不输于赵雅之,名叫林丽贤,穿着一身职业装,很是干练。

通过聊天原来还是个高材生,现在就读于香江中文大学大三法律系,这是趁暑假出来打工赚钱的。但是今年行情不好,只有出售房子的,就没有买房的。这么久了一套房都没卖出去,明年学费都困难。难得见到有人来买房,满心欢喜、尽心尽力的招待着。

香江的房价差不多每隔10年,就要跌一次,但是总体形势一直上涨。

五六十年代香江制造业发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香江,工业化快速推进,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居民收入大幅增加,香江第一次吸引了全球资本的关注,国际资本和炒家纷纷涌入,从1960年开始,香江楼市逐渐繁荣,地价房价快速上涨,一时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银行看到这个趋势坐不住了,各大银行竞争惨烈,有的银行75%的信贷客户都集中在地产,问题随之而来。1965年春节前夕,香江明德银行拒付一张700万港币支票,引发挤兑,只好申请破产,随后广东信托商业银行遭挤兑,然后恒生、广安、道亨、永隆等银行都难逃劫难,尤其是恒生银行,半个月损失存款2亿多元,只好卖身给汇丰银行。金融一出问题,楼市应声而跌,一跌就是3年,价格下跌超3成。

时间到了1968年,香江完成了由制造业向金融、旅游、贸易业的经济结构转型,GDP增速多年超过10%,世界又一次动容,被称为“香江奇迹”。港府顺势推出新市镇开发计划,国际热钱又一次大量流入香江,楼市再一次快速升温。居民炒楼花、开发商捂盘惜售、大资本疯狂扫货,投机的味道弥漫着整个楼市。

地产业的大发展开始了,所有人都疯狂加杠杆,“股地拉扯”最为典型,几大地产公司的家底基本都是在这一时间积累的。

香江的股票市场成立已久,最大的交易机构香江会实行精英主义,都由外籍人士和少数华语精英控制,一般公司上市困难,1969年华商世家公子李福照牵头组建远东证券交易所,打破垄断,大量公司借机上市,一年时间远东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占了香江证券市场的49%。

1972年11月1日,李超人的长江实业挂牌,之后的操作令人目眩神迷,仅1973年,长实就公开发售新股5次,总数达3168万股,1975年至1983年间,长实又先后发售新股8次,总数达32072万股,相当于公司上市时总发行股数的7.6倍,资金多数被用于去收购,买地买公司买物业,资产规模迅速做大,长实刚上市时,市值1.26亿,十年时间,市值已经增加到78.77亿元。

其他地产公司也是相同操作,对此,房价房租飞涨,地王层出不穷。港人不是买房就是买股,投机盛行。炒楼花异常活跃,不少地产商延迟销售,空置以待更高售价,或者干脆自持收租,房子供不应求,一时间有市无价。

股市也弥漫着一片狂热情绪,股民只要股票不要钞票,一窝蜂的投机。

然后,就是看楼市和股市哪一个先爆?

股市第一个回应了,1973年三月,假股票不断出现,触发股民恐慌性抛售,恒生指数3月9日处于1774.96点的高峰,到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跌至150.11点低谷。1974年中东又爆发石油危机,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地产业再次陷入低潮,跌幅超过40%,两年时间香江无数家庭倾家荡产,跳楼自杀的数量激增。

所以说现在香江的房价那是相当的低,买房者甚少,如果有资本正是抄底的好时机。但是官云飞限于资金有限,玩不了,只能靠着先知先觉买几套房炒一炒。

炒房离不了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各种场合都需要,这位林丽贤小姐官云飞一眼就看上了,谈吐不熟,待人接物礼貌周到,声音也很好听,主要是见人家长得漂亮。当然碍于赵雅之在旁边不好过于表现。

林丽贤拿出一堆资料放在官云飞和赵雅之面前问道:“官先生,赵小姐,请问你们对房子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没有。”

官云飞笑道:“当然是地段好、交通方便,最好是海景房。”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1975年11月,连接中环至观塘的修正早期系统动工兴建,沿路的住房肯定跟着蹭蹭蹭的往上涨。香江经济韧性很足,73年危机过后,支柱产业转向,把香江定位为“现代金融中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颁布实施,比如实行资金自由往来,税费减免等。随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