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几家匠户。”
“匠户?怎么此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
“咳,大爷,那是辽东来的难民,跟着李九成和孔有德过来的,两个贼首一死一逃,这些人也吃了挂落,又没有死罪,就发在各卫所当差,此前一直在所城里头,前几日被千户大人发来五户,说是帮着修理兵器,省得每天在所城游手好闲。”
这一下,张守仁才明白过来。
说的李九成和孔有德,后者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大汉奸,张守仁也是十分清楚。前者根本默默无闻,只有这时代的人对其知之甚详。
这两个是崇祯六年前后祸乱山东的首领,因为不满待遇而叛乱,杀官造反,占据登州围攻莱州,攻破了好多州县,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关内兵马屡战屡败,没有办法,最后是用朱大典为帅,调集辽东铁骑入关为主力,这才把李九成和孔有德打败,前者战死,后者浮海投了满清,被皇太极迎出几十里欢迎,抱见为礼,封为都元帅,和贝勒贝子等满洲亲贵是相同的等级。
这件事,对明末历史的走向有着极其深重的影响,在山东,影响更是大的无远弗加。
别的不说,登莱乱时,浮山所都有不少卫所兵被调去登莱了,只是他们不负责做战,负责警备后方和后勤支应罢了。
这么个大乱子,当时孔有德等人的东江兵又太凶残,杀害的山东土著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光是登州之围,孔有德部是把城中的百姓吃的差不多了,这才从海道逃走的,这样一支军队,已经不足以用人类来形容,只能称呼为兽军了。
这么一来,山东人对辽东那边过来的人自是十分厌恶,连张贵这样的老好人都不免如此,也是对那几家辽东匠户抱有成见,眼神中的嫌恶色彩,就是因此而来。
“怪不得,怪不得!”
张守仁此时明白过来,点头道:“走,去看看。”
“是的,听大爷吩咐!”
身为家奴,好处就是绝不会违拗主人的命令,虽然对张守仁的决定并不如何赞同,还是立刻答应下来。
当下点起一盏灯笼,推门出户。
时辰已经很晚,就算经历了打退海盗这么一场大事,该睡的人家也是全睡下了。整个堡落,只有几户有秀才的人家还有油灯的亮光,别处地方,都是黑漆漆的看不到光亮。
“那边是周秀才,那边是林秀才家,那边是徐秀才。”
老张贵年纪大了,人也是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看着那些灯火闪烁的地方,不住嘴的解说着。
还别说,原本的张守仁对这些人家没有丝毫的兴趣,因为他自己读书不成,也不打算读书。明中期时开始以文制武,在文官有意的要求下,不少武将就以不读书的大老粗为荣,高级武将目不识丁的就不少,更别提张守仁这个小小的卫所百户官了。
自己不读书,对读书人当然也是有潜意识里的敌意了。
军户人家读书的不少,上进成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的也不在少数,总的来说,卫所在明末就是和百姓没区别,军户根本不指望当兵立战功来改变穷困的命运,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科举考试上。
事实上,考中而改变命运的,还真不在少数。
就张家庄这个百户才这么点人家,童生有十几家,秀才也有五六家,就是还没有出过举人。
老张贵提起这几家秀才的时候,两眼也是放光,显示出十分羡慕敬佩的表情。
“秀才嘛……”两个张守仁的记忆里都对秀才这一类的读书人充满距离,只是前者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后者是好奇更多一点。
“嗯。有机会看看,能不能招罗一两个有门道的!”
百户大人下了一下后来叫他十分尴尬的决定,不过此时的张守仁可不知道日后的麻烦,他向着自己治下匠户们的住处大步行去,路上是未扫清的积雪,眼前是一盏昏黄的灯笼,只有看清前方道路,亦步亦趋,才能到达目的地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