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李文博听闻是修建引水渠,自带干粮就到了泥头驿,整整一年的时间将整个县城需要修建引水渠的地方都跑遍了。在野外日晒雨淋的不说,还会不时的被毒虫猛兽袭击。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吓着李文博。
也正是有李文博的付出,司家和县城其他几家的引水渠才会这么快的就建好,这也为司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然,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家族,想要做事,首先就是把粮食问题给解决了。
而因为这积极谈引水渠,,县城的合伙修建引水渠的家族也借机开垦了很多的荒地。
开垦荒地最疯狂的时候就是清廷垮台之后,民国政局还没有平稳的时候。整个的县城只要是能动的人都跑去开垦荒地了。
因为有着司亮弄出来的土肥。收成还不错,而且司家的田租也很便宜。
知道司家的田租低,加上当时的政局不稳,蜀地内大小的军阀更是经常打来打去的。司家所在的县城因为司家和其他饿家族合力建立了一支保安团。战斗力不容小觑,为了保持保安团的战斗力,还经常被派出去维持商道。
有着这样活生生的面板存在,于是更多的在其他地方活不下去的百姓就都跑到了县城。
县城的家族一看,来了这么多的劳动力,也不能浪费了。于是就开始了大力的开荒。
司家也借机开始招人,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跑到了泥头驿来当司家的佃户。
所以这几年司家虽然扩张的十分的迅速,但是从来没有担心过粮食的问题。
就是当初司亮撺掇这老太爷建立了引水渠,沿着引水渠的路线不断的开垦荒地,加上施肥的当,所以司家的杂粮基本上都够吃。而这些成就都要感谢李文博当初帮忙建设的引水渠。
减少了从外地购买粮食的麻烦和每年买粮食的支出。司家就算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且因为司家还开设了一个养殖场的缘故,所以还从县城其他家族的手里收购了大量的玉米和番薯,土豆。
当然这些当年听了老太爷的话,把全幅身价都投到了引水渠的建设的家族,现在也是真的开始坐着收钱了。
尽管有着引水渠,但是毕竟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所以很多的地方想要改成水田种植水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的地方就种植上了玉米和土豆这些耐旱的作物。
可是这些家族不可能自己消化了这么多的玉米好土豆。
而当时司家的养殖业也已经颇具规模了,但是单凭这司家自家种植的玉米和土豆等已经不够养殖场的消耗了。
于是当时老太爷就特意的让老黄道县城和所有想要卖杂粮的家族签订了协议,把所有的粮食都买来下来。
也正是这样,使得司家和整个的县城的家族深深的捆绑到了一起,所以之后司家提议建设保安团的时候,基本上是全票通过了。
这些家族也知道司家已经不是和自己这些还在县城厮混的家族是一个等级的,也不用担心司家想要借机吞并哪个家族。
这也是之后泥头驿的几个家族,除了李家以外,都投靠了司家,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所以归根究底,司家和县城里面的家族在这个边荒马乱的年代能够保证县城周围一片安宁,都要感谢这几条引水渠。
没有这几条引水渠,那么完全依靠着茶马道繁荣起来的县城和泥头驿现在也不会好过。
毕竟外部的大环境是在是太不好了吗,茶马道的商贩大大的减少了。
整个的县城依靠茶马道赚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所以在茶马道生意衰败的时候,司家联合县城的家族大量的开垦荒地就是为了消化,这些劳动力,免得整个县城都乱起来。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李文博。所以太爷每年都要派人到李文博家中看完这位老人家。
后来司亮和太爷电报通了之后,司亮更是吩咐李小志代替自己去看望自己的老师。
所以虽然司亮出国了这么多年,但是对李文博的情况都十分的了解。
这次司亮发现了通过船运的方式要把一些重型设备运回到蜀地,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员来帮忙勘察一下航道,不然可就麻烦了。
所以司亮就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老师李文博,他的人脉广,很多人也都愿意卖他的面子,而且这疏浚航道也是一件大好事。
只是司亮想的还是太简单的,想要说服现在主政蜀地的是各路军阀。
毕竟这些军阀里面什么人都有,有的要是看不惯司家的,给司家制造一点麻烦,司亮也会很头疼的。而且要是在建厂的关键时刻,那司亮就麻烦了。
这也是这几天停靠在码头的时候,司亮看见了这沿路上的一些军队军纪涣散的,欺男霸女的。司亮就担心自己到时候运输的问题。想要让自己的工厂运行下去那么肯定是要拿出一部分的利润来。
而司亮也知道自己对于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