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当初让司亮去支援巴赫也有电厂这件事的原因,
在欧战进行了两年之后,巴赫主动的联系了太爷,要求太爷将他名下的股份无偿的都转让给司家。当时太爷就不同意,
可是巴赫向他解释了欧战的情况,并告诉太爷,一旦得国战败,他们这些在国外的投资肯定会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吞并。而一旦这样,司家再想要控制电厂就麻烦了。所以还不如先让巴赫撇清和电厂之间的股份。
要是没有巴赫的帮忙,司家的电厂也不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其他的地方,大部分的电厂都是被洋人给控制的。而蜀地在司亮出国之前就开始建设电厂了,只是当时电厂也只是小打小闹的工具,大部分都只是为了司家的工厂能够运作起来。只是有多余的电力之后才开始供应县城内的士绅,
根本就没想过要建立电厂。等到司亮出国之后,司亮开始不断的提醒太爷电力的重要性,于是太爷终于是下定决心蹚电厂这摊浑水,于是调集了资金准备购发电设备。
可是当时虽然英国人的势力还没有伸到蜀地,但是对于发电机这样的设备,英国人可是严格的限制,小的发电机还行,要是大型发电机组购买的时候就会遭到英国人的刁难。要知道洋人在在华夏最为关注的就是铁路,航运,还有工厂,掌握了这些,洋人就可以趴在一个国家身上吸血。
所以,太爷当时想要扩大电厂的规模摆明了就是和洋人对着干。结果当然就遭到英国人的刁难。
最后还是巴赫帮忙,以得国洋行的名义入股电厂才获得了英国人的许可。
加上当时清廷已经是马上就要倒台了,蜀地内也是革命党人和清廷的军队是打的不可开交。时局非常的混乱,
英国人的精力都放到革命党和清廷的战争上去了,所以也就忽略了司家电厂的情况。于是太爷就借着这个机会从德国人手里购买大量的发电机组。悄悄的运回了山城。等到英国人回国神的时候,发电厂已经在蜀地铺开了。
加上名义上电厂是巴赫这位德国人和四年和火的。
所以最后英国人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下这件事,但是没少为了这电厂的事情刁难司家,那几年,司家的货物要运到魔都,每次多要被刁难、刁难到没什么,但是有时候耽误了交货的时间,最后逼得太爷不得不对重要的货物借用其他人的名义来运送。一直到欧爆发之后,英国人的力量大部分都被抽调会欧洲了,司家的处境才渐渐好了起来。
太爷虽然不愿意,可是也知道巴赫说的是对的,于是在咨询了司亮之后,一封转让协议就炮制出来了。因为是巴赫无偿转让的,可是协议上并不能这样写。于是就按照市场的价格制定的一个和总价。名义上从巴赫手里买家了电厂的股份。
果然。在华夏也对得国宣战之后,就有英国洋行找到了司家,想要接手巴赫手里的股份,可是被早有准备的司家给顶了回去。
英国人当然是不甘心可是当时英法两国和德国的战争正在紧要关头,还需要华夏的支持,加上此时的司家在蜀地的个根基已成,英国人呢最后只能是放弃了从司家手里夺下电厂。
后来随着司亮在米国站稳了脚跟,司家也派出了大量的人员到米国去学习。使得司家的电厂的维护工作也逐渐的熟练起来。
到现在太爷准备退出电力行业,司家依托电力公司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这也是司家在永州的工厂能在这么短时间就可以生产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次司家放弃电力公司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司家在永州的工厂需要的工人的数量还有很大的缺额。而恰好可以从电厂抽调。
这一次司家也是借势而为。算的山是司家商业版图上一次大的调整,之前虽然司家涉及了很多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要不就是竞争极大,要不就是需要有人支持才行。就好像电力公司一样,虽然司家处于垄断的地位,但是司家可没办法和洋人相比,洋人的电力公司没人敢上门打秋风,可是司家的电力公司却不同,想要安稳的运营,那就必须要四下打点,才行,不然,很多麻烦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在司亮回国之后,就有调整司家的产业的想法了,只是当时司家的并不适合做大的变动,
毕竟司家一旦放弃了这些产业,那司家在没有找到其他的支柱产业的时候日子肯定就不好过了。
在永州的工厂投产之后,司亮和太爷就决定加快司家的产业调整。而这次就是借坡下驴。还免得司家自己去找人交易。
所以在外界看来司家这次司吃了一个大亏,却不知道这是司家有意而为之。典型的闷声发大财,
就在太爷忙着处理电厂的事情的时候,司亮也从刘相的老巢赶回了山城,
亲自坐镇山城,应对魔都的变化。
原本太爷是要亲自到魔都去主持大局的,可是突然间又被留在锦城商量电厂的事情。不能赶往魔都。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