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司亮的开诚布公。卢作孚当然也是坦诚相待了所以没有隐瞒的就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
原本按照卢作孚的计划是会向银行借贷,用从银行借的钱收购浙江公司的。而且在卢作孚会蜀地之前,卢作孚和蜀地财政厅的厅长刘航琛联系好了。刘航琛也答应帮忙联系金城银行,从金城银行借款来购买捷江公司。
而且刚刚跟随着参谋团入蜀地的中央银行的总裁张公全也表示对卢作孚收购捷江公司的事情很感兴趣。愿意提供资金给民生公司。
卢作孚当然也清楚找银行借贷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尤其是之前司亮才说了战争即将来临了,可以预见一旦战争爆发,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的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
而银行也肯定会要求民生公司返还贷款。到时候,民生公司的处境就危险了。
而现在既然司亮插手了,愿意帮助卢作孚,那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从银行借贷。
毕竟从银行借贷的话,万一有什么变故,一旦没办法还贷公司的大权就可能被银行收去。这不利卢作孚民生公司的发展。
而此时的卢作孚也相信了司亮说的东瀛和华夏之间的战争即将到来了。
但是对于司亮让他的民生公司扩大运载能力的事情,卢作孚并没有答应。
因为卢作孚认为扩大民生公司轮船的规模。虽然是看上去是一种可行性非常强的办法。
但是战争一旦真的爆发之后。面对大量的难民潮和工厂的迁移,就算现有长江所有船运公司联手也是杯水车薪的事情。
而且民生公司也还有竞争者,那就是属于外国人的三大轮船公司,太古,怡和日清。
航运界有一个说法,太古传多宜和钱多,日清鬼多。
英国的太古和怡和两家轮船公司因为英国人的背景财大气粗就不用说了。
东瀛人的日清公司鬼点子最多。
当初为了在华夏做生意,不惜把东瀛政府和清政府扯在一起,取了一个日清的名字,还特意吸纳了一些华夏人投资他们公司的股份、。
但是日清公司没过几年站稳脚跟之后,就将华夏人手里股份全都买了回去,把华夏商人全都踢了出来。
而且,这几年,这三家公司一直在渲染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是继承了蜀地的人排外的精神。想要说服长江航道上的所有船运公司来针对民生公司。
一旦民生公司真的按照司亮的办法,大肆的扩张,那这个谣言说不定就会有人相信了。
而卢作孚相信这些洋人的轮船公司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来打垮民生公司的。
所以卢作孚觉得与其这样招来敌人的注意,临时抱佛脚。不如提前说服沿海的工厂让工厂转移到这蜀地这大后方来。
最后大家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卢作孚继续按照以往的发展节奏收购其他的轮船公司,扩大民生公司的规模。
同时卢作孚也会以他的名义写信给自己的朋友们,请他劝说他们将工厂搬迁到西南地区。
而剩下的事情只需要司家帮忙出面联系官府的人解决这些工厂搬迁到蜀地的后续事情了。
毕竟大规模的工厂迁徙,没有官府的的帮忙。那就是了秃子剃头一头热,是成不了事情的。
毕竟工厂一旦搬迁涉及到设备的运输,之后还牵涉到的重建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不是司家自身能够完成的工程。
当然面对这一情况,司家也还是有所准备的。
这些年司家虽然很低调,但是随着刘文彩的撤离。司家在永州的发展也摆脱了束缚。
这些年,司家从当地士绅和百姓手里暗中收购了永州大量的土地。并对这些土地进行了基础的工程。
搬迁来的工厂随时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起来。
而且永州因为司家长期的经营,拥有非常多的熟练的工人。
可以给这些前刚迁徙过来的工厂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满足他们的生产需要。
当然这些都只是司家自身做出的事情,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需要得到刘相这位蜀地的大军阀帮忙,也只有得到刘相等人的支持才能让这个工厂重建的计划进行下去。
不然单靠着司家自身,根本没办法支持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
而且。要是没有蜀地的官员的出面证明,蜀地之外的商人未必会相信司家家说的话,愿意将工厂搬迁到这西南地区来。
毕竟人离乡贱的想法可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些商人要是得不到蜀地军阀们的保证,肯定会担心将工厂搬迁到蜀地之后,工厂会被蜀地的士绅和官员们给强取豪夺。
所以在送走了卢作孚之后。司亮和太爷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找个机会和刘相见一面了。
而此时刘湘派到永州的眼线也给刘相汇报了司家和卢作孚密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