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因为刘相借着和四年的关系,加上刘相身上还有一个省主席的名头。所以将司亮拉来的第一批的企业家们给吞下了一大半。
这些企业家的工厂大部分都是在刘相的地盘上。
而其他的军阀分的的却很少。
而刘相也因为这些工厂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购买武器,和南京国民政府打擂台。可是让其他的军阀是羡慕嫉妒恨。巴不得和司家有交情的人是他们。
而且很多事情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尤其是对于蜀地的军阀们。他们这么支持刘相。但是眼看最美味的果子被刘相给收入了囊中,众人当然是不愿意了。
于是就联合起来向刘相抗议、
刘相知道不能和这些军阀因为这件事将关系给闹僵了。毕竟外部还有国民政府在虎视眈眈的。
所以便和众人商量之后,将第二批的到蜀地来考察的实业家们介绍给了这些军阀。
而这一次取消在蜀地内建厂的也大部分都是第二批的实业家。这就让其他的军阀怀疑刘相是不是有其他的打算。顺便还借机算计了他们这些人。
当然了,因为这些人这样想也是情有可原的。要知道蜀地军阀们筹集军费的渠道除了收税之外。其中最大的一笔资金的来源就是贩卖鸦片获得的。
之前因为知道这些工厂的建立会给众多的军阀带来丰厚的利润。加上贺国光所在的南京政府都已经在争取蜀地的民心了。这些军阀也担心蜀地的民众倒向了南京国民政府。于是在刘相的劝说下。就同意了刘相禁止鸦片的政策,
可是现在这些原本答应建立的工厂被取消了。鸦片的生意也没办法做了。
眼看就要鸡飞蛋打了。以邓锡侯,刘文辉为首的军阀就再也坐不住了。只能找到了刘相这个始作俑者。要刘相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当一群高级将领直接杀到刘相在锦城的官邸,堵着刘相要说法的时候,刘相头都大了。
你说要刘相带兵打仗或许还行。但是这样设计到金融的问题。就不是刘相能够搞清楚的了。可是刘相也清楚刘文辉这些人也的确不是在胡闹。
要知道这些人手里的军队每天消耗的资金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现在鸦片的生意断了。工厂没戏了。他们当然是非常的着急了。
可是刘相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是干瞪眼。可是问题既然已经出现了,当然是要解决了。刘相可是清楚他还要靠着这些军阀的支持和南京政府抗衡。
最后,刘相只能是向司亮求助了,毕竟谁让这个计划最初就是司亮提出来的。现在好了。计划出了问题。当然要找司亮来解决了。
于是好不容易趁着春季稍微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的司亮又被刘相一封封加急的电报给召到了锦城。
实际上,当南京国民政府推出币制改革的时候,司亮就清楚有一部分的实业家会放弃将工厂迁往蜀地的打算。尤其是魔都的实业家,这些人并没有感受过东瀛人步步紧逼的情况。所以并不能理解司亮强调时间的紧迫性。
而且也正如司亮想的一样的。这次取消在蜀地建厂的实业家大部分都是魔都前往蜀地考察的。
相反,天津的实业家大部分居然都留在了蜀地。
这也是刘相遭到刘文辉,邓锡侯等人嫉妒的原因。
因为当初司亮帮刘相拉来的第一批的实业家大部分都是天津的。这些人是深刻的感受到了东瀛人越来越嚣张的举动。知道司亮说的东瀛和华夏之间必将爆发战争的事情。
所以尽管知道留在天津,会借着币制改革的这股风潮获得不菲的利益。
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搬迁工厂。
或者是将工厂给变卖。拿着钱在蜀地重新建一座工厂。
相反的,魔都的实业家就缺乏这样的紧迫感了。尤其是司亮对这些魔都的实业家讲到东瀛和华夏之间的战争的时候,很多人虽然没有当面讽刺司亮,但是在背地里可是说司亮是杞人忧天。
这其中尤以江浙财团为首的商人们嘲讽的最为厉害。
甚至这些人还在暗中出手阻挠一些有意愿将工厂搬迁到蜀地的实业家。之前就说过了,因为米国的白银置换法案使得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根本就竞争不过洋人产品。
所以在内外贸易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许多的企业都陷入到了绝境。为此,大部分的实业家都选择了向银行进行贷款。
要知道江浙财团起家就是靠着当初的银号。
所以很多的实业家都从江浙财团的银行当中贷款来维持工厂的运转。
在得知这些工厂有意迁往蜀地之后。
和常凯申关系密切的江浙财团就开始用贷款的事情来阻拦这些实业家搬迁。
所以在接到了刘相的电报之后,司亮特意的联系了司家在魔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