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算计东瀛人  我和太爷当兄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给南京国民政府的电报中刘相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反对的理由,可是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大多数的官员都不想因为这一件事得罪东瀛人,所以刘相反对的意见最终被压了下来。

刘相一腔的热血就这样被浪费了。

见到南京国民政府是铁了心的支持东瀛人恢复锦城的领事馆。

刘相清楚不能在指望国民政府了。于是就准备召集手下商量看看怎么捣乱这次的行动。

司亮此次前来锦城,可不仅仅是为了东瀛人想要恢复锦城的领事馆的事情。

还因为这段时间蜀地的旱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影响到蜀地百姓的生活了。司亮特意来和刘相商量赈灾的事情还有寻求帮助。

要知道司家虽然没有不再是蜀地的大粮商了。但是因为司家工厂的规模庞大。

在工厂做工的工人也非常的多。因为司亮想要加快工程的进度。所以就让工厂给工人们提供了三餐。

这样算下来,每天司家工厂消耗的粮食都不是一笔小数。司家每个月都要从外地谷麦粮食运回永州。

而蜀地的旱情刚刚开始显现出来,蜀地的粮价就开始上涨。

在外面采购的司家的商队可是清楚粮价的上涨对司家的影响很大,所以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件事汇报给了太爷和司亮。

对于这个消息,司亮和太爷都没有慌张。

从国名政府退出币制改革之后,司亮便让在蜀地各地收购粮食的司家的商队全都离开蜀地到魔都,天津,广州等地去。

从这些地方的洋行的手里购买粮食。后来因为华北局势变化。所以司亮让司家在天津的商队撤到了魔都。

因为司亮清楚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之后,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洋行在华夏来做生意。

可是司亮同样也清楚国内的粮食价格虽然从民众手里收购的时候非常的便宜。但是架不住沿途道路不通畅,交通不便,贪官污吏横行,使得粮食的价格运送到目的地之后价格翻了好几十倍。和洋行的报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就拿小麦来说。从米国中部将小麦运送到魔都。一切的费用下来也只要30元,可是从陕西中部将小麦给运送到魔都,单单是沿途的费用就要140150元这么多,是洋货的4倍。汉口的商人从米国采办的面粉可是比从蜀地和黔州等地采办的价格还要便宜。

所以这也是国货竞争不过洋货的内因。

之前的时候,司亮让司家的商队在蜀地内购买粮食,是司亮担心谷贱伤农,司亮可是清楚为了整个蜀地可是抗战的根基。司亮不想看到民众收获了庄稼之后反而卖不出将田地撂荒逃难。

所以尽管从魔都等地购买粮食要节约一大笔的费用,但是司亮还是让司家的商队留下了一部分在蜀地购买粮食。现在粮价上涨了民众手里的粮食不愁卖了,那司亮就不用继续在当冤大头了。

而且蜀地虽然遭遇旱灾,粮食欠收,但是华夏其他的地方。粮食却接连获得了丰收。

许多的人担心粮食卖不出去。得知司家的商队在到处购买粮食,很多人还特意联系了司亮想要将手里的粮食卖给他。

可是司亮清楚,华夏的粮食,棉纱等物资的价格低只是暂时的事情,一旦司亮在这个时候趁人之危,一旦粮食价格上涨,对于司家来说反而会是一件麻烦事。

司亮清楚一旦欧洲真的爆发战争之后,洋人不仅不会将大量的粮食,棉纱等物资运送到华夏,反而会从华夏采购大量的棉纱到小麦等粮食和战略物资应对战争。

司亮从一开始回国就就已经打算趁着这些洋行大量向国内倾销小麦,稻米,棉花,棉纱等物资的时候大量的购买囤积起来。

计划也非常的成功,借着蜀地旱灾的这个因素,司亮将司家的商队派遣到魔都,广州等地,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而司家的商队在司亮充足的资金的支持下,在魔都,广州等地从洋人的手里购买了大量的小麦。稻米。棉纱等物资。而这些物资也陆陆续续的运回到了永州。

可是因为后面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要帮着天剑的实业家搬迁工厂。

司家的粮食,棉纱等运送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只有司家自身的两艘船只在运送这些物资。

原本这些都没什么。蚂蚁搬家慢慢的运送就行了。

可是到了6月底之后,欧洲很多国家都已经预感到了战争即将来临的气息。

于是原本应该往华夏大量倾销的粮食,棉花等物资便被这些国家禁止出口。而且这些国家还练殖民地的粮食也不准洋行运送到华夏,只能运回本土。

而且还敦促洋行不断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棉纱等物资备战。

这其中就包括了司亮之前让刘相囤积的猪鬃和桐油。

这两样作为战略物资,价格上涨的速度超出了刘相的预料。

因为手头紧。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