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邓锡侯等人在山西和阎锡山扯皮的时候,刘相也为了蜀地的军队离开了山城。
这次身体好了的刘相赶到了南京,就是想要从常凯申手中要到第七战区的控制权和蜀地的军队归建的事情。
只是和常凯申见面之后,虽然常凯申同意了将接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让他到南京参加高级军事会议,商讨南京防守的问题。
接到电报的刘翔兴奋异常,立即驱车赶往了军政部参会,在会议上留下情绪,这样的表示,他愿意率领23集团军拱卫南京。
一开始常凯申就同意了刘相的的请求。命令刘相率23集团军,6个师负责防守,南京外围部队部署在广德。泗安一线。
但在场的个别中央军将领却对蜀地的军队部署在外围作战,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还劝说常凯申说蜀地的军队素质太低,只能去战场边缘打点小仗,守卫南京这样的大事不能交给蜀地的军队来负责。
但此时的常凯申已经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并没有否决刘相的提议。
考虑到之前刘相就已经在私底下和常凯申说了要是不同意组建第七战区。让蜀地的军队挨饿受冻,还没有武器的去打倭寇,他会下命令让蜀地的军队撤回蜀地。
一切骂名由他刘相一力承担。
这么一通威胁,让常凯申非常的恼火,可是常凯申同样担心刘相要是这的这样干,那对于整个的局势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
而实际上这次的会议上。常凯申信任的学生们就没有人愿意接手守卫南京这个烫手山芋的。加上常凯申的暗示,有意的讽刺刘相和蜀军。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刘相这个时候已经笃定国民政府不敢也不愿意让他带领军队返回蜀地。所以刘相直接大闹了这次的会议,一点面子都没有在座的中央军的将领们留。
而在座的将领还不敢反驳。
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内部的官员都清楚这个时候的南京城就是一颗弃子。此时的东瀛军队已经兵临城下。而南京城却无险可守。
国民党高层也都心知肚明,早就做了国民政府及党部迁址山城的决定。
要不是担心公然放弃南京对于国民政府会有不利的影响。说不定根本就不会有南京保卫战。
也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选定南京守城人选的会议上,国民党内众将皆沉默,无人愿接手南京这个烫手的山芋。
关键时刻,唐生智站了出来,愿死战殉国,誓与南京城共存亡。
当时的唐生智因前期在和常凯申之间的政治斗争中落败。
被指派为国民政府军事训练总监的虚职,并没有实际兵权。
唐生智认为,保卫南京是让他重掌兵权,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便趁机在会上提出守卫南京城。
司亮前世,在1937年12月5日,东瀛军队开始发起攻击。
松井石根劝告唐生智交出南京。
对此,唐生智置之不理。并下令各部,将所有船只收缴销毁,以做背水一战。
当然,这其中不包含他用来逃跑的船只。东瀛军队劝降不成。
于12月10日,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也正是因唐生智将船只都销毁了。
第二天,常凯申命唐生智撤退,但他却未向守城军队下达撤退命令,守军不知道撤退之事,一直苦战,直到阵地全部沦陷。
直到此时,唐生智见死战南京的目的已经达到,才下令全军撤退。
下命令很容易,却苦了撤退的国军。
当时的南京城一片混乱,撤退命令无法及时传达,乱作一团的溃军相互践踏,却找不到撤退的船只。
与此同时,以唐生智为首的国民党高官,却撇下军队,登上仅有的几艘船只逃离,疯狂的东瀛军队终于干出了泯灭人性的南京大屠杀。
眼看南京城守不住了。但是当时镇守南京的唐生智居然不准百姓出城。
加上唐生智销毁了大量的船只,民众和守卫南京城的战士因为没有船只无法撤离。最后倒在了东瀛人的屠刀。
犯下了这样大错。可是为常凯申背锅的唐生智不仅没受到军法处置,反而被授予抗战胜利勋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原本前世的时候,刘湘因为身体病重,虽然赶到了前线,直接在前线病倒之后又被送回后方休养,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这也就导致了唐世尊和潘文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唐式遵在潘文华的军队被东瀛军队围攻,见死不救,导致双方的关系彻底的破裂。
而这一次。身体已经好了的刘相在军事会议上可是被中央军的将领给一阵数落。这就让心高气傲的刘相非常的不爽。
直接就揭穿了在座的这些将领畏战的真实想法。
随后便向常凯申申请成立第七战区。还向常凯申保证,打一场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