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亮很清楚,要是不趁着这个关键的时间将省主席的事情落实。那暂时度过了危机的国府可就未必愿意看到浙江。安徽。江苏三省的主席的位置落到蜀军手中。
用来扩大自己的实力。
要知道虽然常凯申已经在实际上已经对国府宣战了。可是国府却没有在正式的文件上宣布和东瀛处于交战状态。这位委员长想要和东瀛和谈意思,国府内大部分的官员都清楚。
只是因为这位委员长既想要和东瀛和谈,却有不愿意背负卖国的骂名。
才会在众多实力的鼓动之下和东瀛开战。可是看从开战之打的几场战。中央军除了在淞沪战场上几个德械师打的算是漂亮之外,其他的仗可都是地方部队打的。
而且南京现在被围困。真正的起因还是因为这位委员长希望国联出面调停。
可是这样的妄想,司亮早就让陈家兄弟把自己的观点转告给这位委员长了。
可是了。这位委员长还不是没有接受。最后导致淞沪战场从撤退变成了大溃败。
这件事也让司亮彻底的看清了,国府的这位委员长,要不是碍于面子,说不定就已经答应和东瀛和谈了。
不过,司亮也清楚,虽然自家有着陈家兄弟帮忙遮掩。但是很多事还是不能做的太显眼了。
毕竟康泽和戴雨农的安插到蜀地的特务,随着刘相等将领带兵出蜀之后,行事作风司越来越嚣张了。
被他们收买的人越来越多。
司家这样帮刘相牵线搭桥。可是大大的得罪常凯申的。
所以,司亮虽然到了山城,但是除了范旭东和卢作孚之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他私下已经准备联系国府的官员。司亮在山城忙着串联国府的官员。
刘相也没有闲着。
开始司亮向他提议要拿下第战区的三个省的省主席的时候,刘相是有点抗拒的。可是等到这一次的战斗彻底的结束之后。看完了后勤统计出来剩余的军需物资的情况。
刘相不得不考虑司亮的提议了。
本来刘相认为收拢地方政权的事情自己司力有未逮。就算是勉强为之,也不一定就能够压得住这三个省的地方诸侯。
可是从司亮陆续送来蜀地的情报,尤其是国府宣布山城成为了国府新的驻地之后。
刘相知道那个让自己记挂的家乡,活着的时候大概是回不去了。
可是这些跟随他出蜀的士兵却不能成为没有跟的人。把军队交给国府。刘相不是没有考虑过。
可是邓锡侯,孙震在山西的遭遇。
以及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士兵口中打探到的情报,刘相知道这不是一个号的决定。中央军内部派系林立,士兵们吃饭能不能吃饱饭,全都凭借长官在军委会的地位。
蜀军就是被中央军给收编了,要是上面没人,哪怕战功再大,打残了也得不到整补。而且说不定还会被当成是炮灰。
刘相也想过找熟人接受蜀军,可是这些年得罪了不少的国府官员。刘相也没把握,自己找的人能够顶着这些官员的压力帮忙照顾蜀军。
这些路都被堵住了。
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司亮说的将第七战区给经营起来。作为蜀军的根据地。随着这次战报交到刘相的手中之后,刘相越来越觉得这是蜀军唯一的一条出路了。
开战之前,刘相还觉得有着蜀地的支持,和东瀛开战压力并不大。
可是看到这一仗之后,伤员的数量,消耗的子弹,炮弹,损坏的武器。消耗的医药等清单。刘相是彻底的清醒了。他知道凭他的家底司支撑不住这样的消耗的。
国府的援助就更加不要想了。蜀军出蜀的费用都是蜀地的民众和实业家们掏腰包的,国府嘴上说的好听。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这次为了让二十三集团军拖住东瀛军队,国府终于给他拨了钱。可才仅仅拨付了二十三集团军三个月军饷和伙食费。
还全都是是法币。随着战场上节节失利,国府发行的法币也是不断的贬值。
这一次战争消耗的武器,弹药,药品都是从蜀地运来的。国府没有掏半毛钱。
这中间最让刘相生气的是他讲山城兵工厂全部的产能都交给了国府,可司国府却在他打报告要武器,弹药支援的时候,借口推脱。
这样都还不算,还顺便把几个打残的军团,放在七战区的篮子里。
可是又不给军械钱粮。
存心让他这个战区司令出丑。
眼看这些军团长就要到了,刘相一想到这个顿时就头大。
刘相也清楚,虽然他的报告已经交上去了。可是现在南京已经被围困,眼看就要丢了。
国府的那些大员们现在最忙的是安置自家的家眷。至于前线的部队,肯定要等这些大员忙完之后才会有时间来处理。
同时,刘相也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