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想不答应,却又显得自己小家子气,没有大国威仪。如果命琉球王国直接并入大明,或者命朱聿键将琉球王国的封地交出来,却又是吃相太过难看,难免给人贪得无厌的印象,自诩明君的崇祯是绝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对于琉球王国的并入,崇祯思前想后却没有任何在不伤自己名誉的情况下,阻止的手段。最后他只能无奈的在旨意上盖了大印,同意琉球王国并入八贤王封地,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也让他心里有了芥蒂。
如今朱聿键闹得更不像话了,居然要与尼德兰人开战,还被袭击的港口,这如何不让他恼火。国家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还要支付辽东、九边和陕西三个方向,哪里有钱在东南继续开战。更何况东南是国家财富之地,一旦因为开战而有所损伤,岂不是断了他的赋税来源。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崇祯对温体仁和闵洪学的说法也有些意动,不过他尚未开口说话,工部侍郎卢象升却主动站了起来。
“启禀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执行。如外夷来攻便讨好求和,岂不失了我大国体面,如弱宋一般无二。更何况依闵大人所言,红夷人无故侵我疆土,却要如此笑脸相迎,他日建奴再次入关,我们岂不是应该夹道欢迎了?”卢象升此言故意拉上满清就是为了触动崇祯的逆鳞,让他对此事不会妥协。
如今的卢象升已经完全看清了这些朝中大官的嘴脸,他们才不会顾忌国家如何发展,百姓是否困苦。他们在乎的只是私利,是如何能捞取更多的钱财,如何能够将政敌踩在脚下,让自己得以高升。
这个时候卢象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朱聿键对满朝文武的评价,整个大明官场都已经腐朽了,要想让大明中兴,除非重建整个政府。当时卢象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感觉朱聿键有些偏激,如今看来却是切中时弊,说得一针见血,现在他也对大明的整个官场失望了。
见到卢象升抨击其同党,副都御使张捷上前道:“卢侍郎此言差矣,试问如无八贤王挑衅在先,红夷人如何会袭击厦门港?”
“张大人此言岂不是说,建奴侵扰大明也是有人挑衅在先?”这个时候御史袁继咸突然出声说道。他是东林党人,其并非与卢象升交好,而是纯粹的厌恶温体仁**,这个时候他才会与卢象升站到了统一阵线。
“啪。”崇祯一拍龙胆喝道:“朝堂之上相互攻讦成何体统?八贤王与红夷人之事,与建虏何干?八贤王并无大过,你们又哪里来的罪名,说他挑衅红夷人?”这一句可谓是各打五十大板,所有人都不再出声了。
“既然八贤王要请命出兵,就让他自己出兵好了。下旨命八贤王自行决断,胜败与朝廷无关。”崇祯现在烦得很,他才不会为了朱聿键而多开一线战争,那会要了他的命。
崇祯不许朝廷出兵,让那些总想打压八贤王的文官心中大悦。当初澎湖海战历时数月朝廷靡费甚多,他们都是知道的。这些文官也盘算着此战能大大削弱八贤王的势力,让其封地难以为继,到时候收回封地也就顺理成章了。卢象升却是彻底厌恶了朝堂之上的攻讦,他心中暗暗盘算,有时间就自请带兵去陕西打农民军,或者去辽东打建虏,哪怕战死沙场也好过在这里耗费青春。
朱聿键回到宁波府的第二天,就迎来了诸位军政大员,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劝他不要冲动的。
“王爷请三思,此次海战凶险非常,即使以我等也不敢保证全身而退,以王爷万金之躯,怎可轻易犯险。”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张名振,对于尼德兰人的舰队,他没有丝毫惧怕,但如果朱聿键在,他就有许多顾忌了。
“本王不会直接进入战场,我只是观战而已。”朱聿键说道:“我要看着诸位将士,是如何击退欧洲侵略者,还我夷州岛大好河山。”
“主公,属下认为海战之事自然有海军去完成,主公犯险毫无意义。”这是宋献策的劝阻。
“你们谁也不用劝了,这次大战关乎我大明国运,我是一定要亲临战场的。”朱聿键环视周围的诸多文武说道:“如今我封地内一派繁荣景象,即使没有我也能正常运转,即使我有所损伤,也不会误了发展。我现在任命宋献策全权代理掌管封地之事,如果我有所不测你可自行决断。”朱聿键此言等于让宋献策有了叛乱自立的权利。
群臣向来最担心的,就是朱聿键百年之后封地收回,他的所有心血付诸东流,现在朱聿键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补救措施。不过宋献策的忠心却不会动摇,见到朱聿键坚决要参战,他只能心中打定主意,一旦朱聿键有所不测,他就扶植两位侧王妃可能生的儿子主政。如果来不及,大不了他强行辅佐大郡主朱淑苧了。
朱聿键的态度非常坚决,他既不说出非去不可的理由,也不给任何人劝谏的机会,众人见到无法再劝只好告辞退去了,不过潘独鳌和孙鋡却没有随着众人离开。
见到两人依然站在那里,朱聿键感到非常好奇,他问道:“你们难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