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七章 陆上推进  明末之大国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徐骥提议的新式命名规则,新的三号战船以首舰“宁波”号的名字,被称为宁波级铁甲舰,后来这种命名方式也被固定了下来,这一型战舰也成了世界造船史上第一种拥有级别代号的战舰。

宁波级铁甲舰的大量花费并不是唯一的,作为铁甲舰的试验品,三门军用造船厂还建造了二十艘浅水炮舰。因为这是一种花费较少的作战平台,军事研究所希望在这种炮舰上验证各种建造思想,以确定铁甲舰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这二十艘炮舰没有一个重样的,摆在港口内千奇百怪,有的像是平台上扣了个铁盒子,有的则像三角棚屋,最奇葩的一艘甲板贴近水面,首尾各加装了一个八棱型的钢铁碉堡,另外还有两个更高的圆顶安置在两侧,那是被铁甲包裹的蒸汽机动力明轮。

这些设计虽然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但却让造船设计师们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为设计更加合理更加有威力的铁甲舰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今后华夏的海军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艘浅水战舰虽然抗浪性差,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但是朱聿键绝不会浪费的,他很快组建了长江舰队,将其编组后驻守上海寨。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在长江上打击水匪,为经常从河南驶来的移民船保驾护航,甚至被当做拖轮,为逆流而上的航船执行拖拽任务。至于另外一支由三号战船组成的主力舰队则成为了最高机密,等待着真正发挥实力的日子。

崇祯七年三月末的最后一天,李伦率军攻陷东吁王朝都城阿瓦城,他隆王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唐军驱逐了此地的尼德兰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地,将整个地区划入大明版图。李伦在边境线陈兵三万,迫使阿萨姆国臣服。

阿萨姆国兴起于十四世纪处,其人口来源大多来自于云南、不丹等地,属于和华夏人同宗同源的黄色人种。这些人对大明王朝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对于唐军更是视为天朝上国的大军。东吁王国长期压迫阿萨姆国,与他们连年发生战争,双方本就是世仇,这次唐军一举消灭东吁,也算是给他们报了仇。

双方经过协商之后,阿萨姆国愿意奉大明为主,同时允许大明商人在国内自由通商,国内将原本的天城文字摒弃,开始学习华夏文字和读音。李伦则同意不派兵占领阿萨姆国,让其继续享有国家的一切权利。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总参谋部的决定,如今唐军树敌太多,实在不适合于如今还算强盛的莫卧尔帝国发生冲突,有阿萨姆国作为缓冲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更何况如今唐军在中南半岛面临同样的问题,战线拉得太长,处处都可能受到袭击,防守部队的数量已经比进攻部队多了五倍有余,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最近最需要的做的就是巩固已得到的地盘,大力修建铁路和公路,同时加大移民力度。而南方则继续进攻满剌加国,以掌控东南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最终达到消灭欧洲四国在亚洲势力的目的。

在将防守问题安排妥当之后,李伦抽调第一军的两个师,投入到对满剌加的战斗之中,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本来进攻满剌加的军队隶属于守备军,在炮火上有所不足,这次李伦率领的野战军,却给了对方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满剌加苏丹的部队在大战中几乎被消灭殆尽,就连西班牙和葡萄牙派出的增援兵力也损失惨重败逃而归。

仅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是时间,满剌加宣告投降,唐军兵锋已经抵近马六甲堡垒地区。在葡萄牙人即将绝望的时候,一支庞大的舰队进入了亚洲海域,四国舰队的援军终于到了。

原来在西班牙舰队逗留南非之后,在陆上进行了多次交锋,然而唐军凭借更加灵活的战术,以及郑芝龙不断送来的补给物资,打得西班牙人损失惨重。尽管后来隐蔽的物资仓库被西班牙人摧毁,但对方已经无力再战了,当然这也是付出高昂代价的结果。

在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中,驻守望南港的三百海军陆战队战死一百七十多人,侯荣亮不幸牺牲,马振山也受了不轻的伤势,而后来增援的郑芝龙部队也有六百四十多人阵亡,一千多人受伤,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西班牙人本来打算派往亚洲的舰队中,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加起来足有近五千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他们的人数已经急剧下滑到一千七百人了。

阿尔瓦公爵早已经进退维谷,不知道是该留下剿灭残余唐军,还是应该继续前进增援亚洲。在接到阿尔瓦公爵的求援信之后,腓力四世大怒,他立刻又派出十三艘战舰和六十多艘武装商船,在为其送去三千名新的西班牙士兵的同时,也告诉他了亚洲的危局。如果三个月内他还无法达到亚洲,那里的局势将彻底糜烂。

这个时候,恰好另外三国的增援舰队也已经抵达了好望角,阿尔瓦公爵借此机会停止了对南非的进攻,全舰队再次起航向北航行。新的四国联合舰队组建了起来,这支重新拥有了近四百艘战舰和武装商船的庞大船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远征。

在西班牙军队撤离之后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