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磊晋位吴王,民间的热情很高。尽管刘磊减租减息的政策让地主们很不喜欢,但贫雇农却早已将他当做了神人,而减税和裁撤厘卡的政策,也让商人们极力拥护刘磊。
这些人都将刘磊视为他们的守护人,极力拥护他更进一步的。在他们看来刘磊的位置越高,地位就越稳固,他们的利益就越能够得到保障。在漳州日报传出消息之后,到福州府观礼的人急剧增多,给太尉献礼的人也在不断增加,人数规模很快就超越了刘磊大婚时,这让负责警察工作的民曹尚书孙兴霸吓得一头冷汗。
好在如今清廷也在韬光养晦,不希望就此得罪刘磊造成浙江危局,所以杀手是根本不会再出现的。登位大典办得极为隆重,曾经在弘光朝任职的顾炎武一手操办,一套祭天焚表、百官朝贺的戏码下来,刘磊已经是腰酸背痛了。他很想一切从简,但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若没有这么繁琐的仪式增加神秘感,总有种草台班子的意味,令民间认可度大为下降。
待到这一切仪式结束,刘磊终于坐上了银安殿内并不那么舒服的宽大座椅上。不管椅子是否舒服,站得腿疼的刘磊总算能坐着了。此时作为礼官的顾炎武上前展开了明黄色诏书,开始大声宣布盛武帝对他的委任。
这个仪式叫昭告天下,以确定刘磊登吴王位的合法性。圣旨宣读以后,顾炎武又拿出了吴王册封书,宣告册封李海岳为吴王妃,方七娘为吴王侧妃,同时册立刚刚出生的王长子刘怀复为王世子。
仪式结束后,典礼的各种繁琐事务被撤去,所有参加典礼的官员全部进入了银安殿内,他们要做一些对于政府架构的讨论,完善如今的管理机构,使之更加顺畅运行。
文东武西分两侧进入银安殿,文官一方为首的乃是中书令方以智,武将为首的则是廷尉霍明。一直来到品级台下,两人对视一眼,带着众多文官武将齐齐下拜:“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平身。”看着众人下拜,刘磊颇有些想笑的冲动,不过现在场合这么隆重,他也只能忍着。
等到众人起身,方以智拱手道:“今日廷议为得是改革官员架构,我已经与两位中书侍郎拿出了个章程,还请王爷……”
“方大师总这么说话累不累?”刘磊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出声阻止了方以智。众人皆愕然得抬起头,看着满脸苦笑的刘磊。
刘磊倒背着手走下品级台,来到众多大臣身边,回头看了看高高在上的椅子道:“那地方高高在上,不是人待的地方,高处不胜寒啊,我还是在你们中间更自在些。”
听到刘磊这番话,众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都是跟随刘磊日久,辅佐他一拳一脚打出这片基业的,其中不少都没做过朝廷官员,也不懂那些礼数。若日后搞得犹如朝堂之上那般严肃,他们真的有些不习惯。如今刘磊却首先放下架子,走到他们中间来,这让所有人的心里都暖烘烘的。
在这个年代,一朝得势谁不是讲究排场,生怕别人说他土包子不懂规矩。也只有刘磊这个受过后世文化熏陶,从不喜欢讲究上下尊卑的人,才会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做法。按照刘磊平时的说法,讲究繁文缛节平日总摆架子的上位者,那是没本事的人,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他才会如此,这是心虚的表现。
尽管平日已经习惯了刘磊的豁达,那些曾经在朝中任职的官员还是感到不对劲,顾炎武躬身道:“吴王千岁,以前与我们随便些没什么,但如今身份不同,总该立些规矩的。”
“顾侍郎怎能如此古板?规矩是人定的,那些繁文缛节还不是后人加上去的?历来开国皇帝都是讲究新政,才能让国家兴旺发达,末代皇帝大多繁文缛节,也免不了亡国之痛,这些无用的东西还是能省则省。”刘磊摆摆手反驳道。
“可是日后议事也不能大家围在一起,总要有些规矩才好。”方以智也认为这么做不太好。
“的确,大家围在一起商议总有点像市场,是该有些规矩。”刘磊摸着下巴想了片刻道:“来人啊。”
殿外守候的数十名护卫立刻走了进来,新晋王家卫队长张志诚连忙上前跪倒:“王爷有何吩咐。”张志诚乃是中都管曹尚书张彪的大儿子,曾经在刘磊开设的学校里读书,只不过他对文化课不太感兴趣,确是跟着刘磊的那些护卫学了不少,再加之原本底子不错,进步非常快。
后来他又对刘磊亲自写成的《论复兴之战产生了很大兴趣,并第一批主动加入了华兴党,成为其中的骨干。如今刘磊成了吴王,总不能再如以前般随便找些高手保护,所以张志诚就光荣接受了这个任务组建起专业的王家卫队,说起来这也是他第一天上班。
刚刚上班第一天,连手下三百卫士的名字都没有认全,就被刘磊找过来,张志诚内心难免紧张。幸好刘磊说话是和颜悦色的:“张队长,给我找十几张桌子来,要长桌不要八仙桌。”
“遵命,要长桌不要八仙桌。”说罢张志诚连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