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火炮  大明之纵横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就是制作硫酸了,这件事十分重要,李毅当然要好好看看。

一个匠人把胆矾倒在罐子里,用手扒平整。拿起盖子,盖紧,密闭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不会漏气,不过仍是不能马虎,准备工作做到头里去,没有坏处,预防为主嘛!

找来几块布片,端来一盆清水,把布片在不里浸湿,放到盖子边缘。即使有三氧化硫渗漏出来,也会给布片上的水溶解,不至于到处都是。还有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打一盆清水来,放在地上。再用砖头垫起来,让壶嘴伸进水里,直到进入水里四五寸,这才作罢。

硫酸的制造方法很多,用铅室法生产硫酸,是十八世纪的事。在古代,生产硫酸有两种方法最为著名,一种是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家贾比尔把硝石和绿矾放在一起进行蒸馏,得到“矾精”,其实就是硫酸。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炼丹家狐刚子通过灼烧胆矾,得到硫酸。这一方法大致可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加热之后,五水硫酸铜失去结晶水,成为硫酸铜。第二步是硫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三氧化硫。第三步就是让三氧化硫和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

分解之后的三氧化硫通过壶嘴进入水里,就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硫酸,是以李毅才这么做。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李毅站在一旁,道:“可以升火了。”

为了有足够的温度,用的乃是特质的灶,学徒将柴禾往灶洞里扔,开始托动风箱。

做硫酸的主要步骤做完,不过还有一些小细节要准备一下。李毅打量一下,火势不错,只要温度一上去,硫酸铜就会分解。

找到一根两尺长短的木棍,用清水冲洗干净,李毅提着木棍回来。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要是不搅动的化就会造成局部浓度过高,导致反应速度减慢,搅拌就是解决办法。

刘大匠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小恩公什么都懂,他们好多研究思路和图纸都是从小恩公那里来的,所以也就任由小恩公做事,自己脖子伸得老长,盯着罐子。

李毅笑道:“不要盯那里,要看这里。”棍子在清水里轻轻搅动几下,把棍子靠着盆沿斜放着。

火升起来。温度开始升高,才开始脱结晶水。

这个时候变化还是小的,所以并不能发现什么。

温度上升了之后,硫酸铜应该在分解了,只是量没有太多。而且,三氧化硫和水反应后生成硫酸,而硫酸无色透明,溶解在水里,再好的视力也是看不见。

这种灼烧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要花很多时间,学徒去屋里搬了椅子出来,大家坐了下来,等待着变化。

“小恩公,水好象变多了。”烧火的学徒观察力极强,发现了水盆的异样。

胆矾含有五个结晶水,占了百分之三十六,经过加热之后。结晶水分离出来,经过壶嘴进入水盆里,又重新冷却下来,这水自然是要增多。

这些学徒都是既有天赋的,观察力也很敏锐,李毅笑着道:“胆矾本身是白色,因为吸收了水份,这才变成蓝色,很好看。加热之后,水份又变成水汽。混在水盆里,自然是要多些。”

李毅现在说地胆矾。是指硫酸铜,而不是指完整意义上地胆矾。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水盆里的水纹越来越少了。李毅知道差不多了让学徒退了火。

把砖头去掉,水盆放在地上。壶嘴一离开水盆,就从里面喷出难闻的气味,旁边围着的人忙不迭捂住鼻子。

端着水盆,李毅径直朝屋里行去。旁边的学徒连忙跟了过去,想瞧个究竟。李毅把盆子放在桌子上,抓了点纯碱来,把纯碱放在碗里,舀了点溶液倒在碗里。碗里立时冒出气泡,好象鱼儿吐出的水泡一样,煞是好看。

对于后世来说,这算不得什么。对于这个时代盛行鬼神来说,碗里什么也没有,却能冒出气泡,那可是很神奇地事情,所有人都瞧着碗里,连眼睛都不转动一下,脸上定满了惊诧。

这是纯碱遇到硫酸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就会出现气泡。

没有基础化学的学习,李毅说这些他们也听不懂,所以接下来学堂里应该需要引进一些自然学科了。

脱水性是硫酸的主要特性之一。浓硫酸沾在纸上,或着布片上,就会发黄,好象枯萎的树叶。

浓硫酸还需要提纯,有一种办法,就是直接加热法。硫酸地沸点高。水份蒸发了硫酸还不会蒸发,只需加热浓度就会提上去。

只是这种办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水份蒸发会带走硫酸,造成损失。现在的硫酸对于李毅说来说很金贵,宁愿多花点时间也不愿损失硫酸。再说了,现在的硫酸浓度连百分之十都不到。用加热法的话,损失会非常大。这种损失不是现在能承受的,选择沸石虽然费事,收益却大。

让学徒拿了几块沸石出来,放到灶洞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