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工匠现都使用铁模法铸炮,数十名工匠忙忙碌碌,分工几道,有调制浆液的,有浇铸金属熔液的,还有负责庞大的起吊装置,各有工序。
这铁模铸炮法工序约有六道,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使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使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
然后两瓣相合,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后,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铁炮便成,比泥范法与失蜡法快了很多。
如今的火炮皆是用现今的图纸,性能并没有什么优势,李毅想要的是能够给予自己优势的火炮,所以还是比较看重军械所的研究进度。
可是巡视一番之后,才知道这里只能制作两种火炮,一个是佛郎机炮,还有就是刚刚见过的红夷大炮。
论起佛郎机炮,与红夷炮各有千秋,不过红夷炮占了射程的优势,而佛郎机炮便捷灵活,按照铁旅现在的人数来看,相比于笨重的红夷大炮,还是佛郎机炮最为合适,能够及时的提供火力支援,又不会跟不上行军速度。
既然来了一次,那就要好好看看这些火炮的性能,李毅吩咐刘大匠安排一场测试,自己好评定一番安新火炮的威力。
众人来到火炮厂后宽阔的场地,那三门佛郎机炮拉来,远远的,几个工匠先将一门炮拉到场地中间,往内中灌满火药,充实后引出一根长长的火绳,一人掏出火摺子,将火绳点燃。
然后那几个学徒躲在两侧保住耳朵,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硝烟弥漫,那门沉重的火炮猛然后退数丈远,才堪堪的停了下来。
再看看瞄准的靶子,也被打的稀巴烂,看不出原本的样子。
这些学徒经常测试火炮,已经成为精英炮兵,打的准也没什么。
“火炮准备。”
炮兵训练场上,看李毅亲临视察,主持的学徒都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各炮瞄准远处设立的一系列标靶。
摆在李毅前面的,便是红夷大炮,其中一门是六磅炮,其余皆是三磅炮。
此时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其中一个观测官的前面,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不错,就是炮镜。如今玻璃已经研制出来,虽然主要是贩卖,但是必要的科研还是要用的。玻璃乃是光学发展的一大助力,李毅已经命人研制了望远镜、放大镜等一些工具性质的玻璃制品,现在看来,都是及其实用的。
就如同李毅手里拿着一根千里镜,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由于第一批的千里镜较少,铁旅中,只有李毅和几个营长才拥有。
火炮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李毅则将测绘等知识教给他们,所以有了大量实弹射击遍程出来的射表,加上这炮镜,炮手就能根据观测官不断报出数据,不断调整着炮口。
如今安新除了教导字,算数也是重点教导的,所以阿拉伯数字都已经慢慢的在安新流行起来,一些从事技术的工匠、学徒,算数能力也在快速的增强。
当然,李毅也仅仅是引进了些许阿拉伯数字,以便于快速提升大家的算数能力。但是那怎么说也是西方算数,古代的中国有着自己的数学体系,自己的运算符号系统,不是引入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代替的。
而且此时的西方数学并不比中国数学高明,以阿拉伯数字来说,如果记帐,为了防止涂改,还要使用大写数字记一遍,增加了负担。而且阿拉伯数字计算能力也差了点,明末数学家朱载堉创立归除开平方法,用81位算盘以珠算进行开方计算,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5位数。
这种恐怖的运算量,如果使用阿拉伯数字笔算,算一辈子也算不完。这代表此时的西方数学,大大落后中国数学,中国数学需要的是进步,而不是舍弃。
“整调完毕,整调完毕……”
各炮前作为指挥官的伍长们声音此起彼落传来。
此时民营的火炮编制便是一伍五人负责一炮。五人中,包括观测手、瞄准手、数名装填手等,分工明确,有着自己的机制。如今火炮一共有二十个伍,但是火炮不多,所以都是轮流来这里训练的。
“放!”
指挥的伍长一声大喝!
“放,放!”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一道道炮口冒出凌厉的火光。
炮弹呼啸中,一个个标靶被炸开。
“刷膛!”
火炮发射完毕后,立时一个装填手拿着炮刷将炮膛刷好,又另一人装填火药,另一人填上炮弹。装填,瞄准,发炮,从容不迫,动作快捷,训练有素。
能看出来,自己离开安新的时候,铁旅的训练并没有懈怠。
“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