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的能力。比如如何剿灭倭寇,如何增加一县的税赋,如何判决一个案件,都要条陈几个办法,并且详述利弊,显出自己有经邦济世的本领,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然,这些办法也不能胡编乱造,一定要引经据典,用历史典故来证明自己的办法可行,这个就要求学子们博览古今,对于时事要十分了解。而大多数寒门子弟都折在这一关上,没办法,穷啊。
虽说是自由发挥,但是八股取士还是要求严格,对于体式、语言都有很多限制,说是带着脚镣跳舞有些夸张,限制还是有的。
府试前后,李毅都没有和周围的士子有过多接触,这一点在其他考生看来实在轻狂,只不过他们自己排斥他人,李毅确实没有闲情逸致去热脸贴冷屁股。
至于同乡之谊,士子交情,这一点在今后官场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仁者见仁,都是不同,以此有利而改心性,却是舍本逐末了。
府试一结束,李毅就直接回了高阳,至于发榜的事情,到时候自然有商铺伙计前去通知。
其余人都紧张万分的等着发榜,李毅这般毫不重视,倒是更加让其余考生认为其是另类,还有些人气不过,笑话他乃是自知考不上,这才及早离去,免得出丑。
回了高阳城,李毅先去了一趟王老的宅院,将府试的过程说了一遍。
李毅的学业几乎都是王老教授的,其有几斤几两,王老自然之道,所以问了一些问题了解清楚,王老就对府试没有半点兴趣了。
李毅天资过人,又刻苦读书,这次府试实在是没什么可担忧的。
但是同乡之谊这件事王老却说了几句,主要是教导李毅不要忽视同乡的力量,这个乃是今后步入仕途的人脉能量。
李毅倒是不置可否,满脸的不在乎,王老见了只能轻叹,不在多说。
在他看来,李毅确实有才华,也比较谦虚谨慎,但是其却是典型的同道而行,对于那些求名利,重私情的读书人没什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