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二章 院试  大明之纵横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候两侧还有数十位甲胄在身的军士走上来,跨刀而立,很是严肃,考生们顿时全都老老实实的排队,不敢再造次。

这群军士可不是好说话的,每年只要有惹事之人被其抓住,轻则一顿呵斥,重则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等到安静下来,官吏连忙上前指挥考生们按照各自所来自的府分开排队,每个府的考生在衙役的指挥下陆续进入贡院。

进入大门后为龙门,门外又平列四门,考生由此核查信息。

李毅和孙铈排在队伍里,看着门口处的数张几案,每张几案后都有两位身着衙门制服的官吏在对着点名薄甄别各府考生。

点名簿上记录着每人详细信息,包括籍贯、年岁、面貌、三代履历,这些都是提前经过认保廪生亲笔签押的,就是忘了以防冒考、顶替等舞弊。

李毅看了不由点点头,在手段落后的古代能够有这么严格的审查制度,确实能够杜绝冒考的问题。

这时候孙铈捅了捅李毅,李毅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正好看到提学官就坐于公堂之上,正在和一帮考官说着话。

李毅并不认识这些官员,当下打量着公堂的布置,只见公堂在正中位置,中悬御书“旁求俊义”匾,两楹联为“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这堂乃是外帘官办公处,堂前有回廊,设木栅栏环绕。至公堂后有飞虹桥,渡桥为内帘门。居于龙门、至公堂中间。

孙铈指着一个地位最尊的官员道:“那个为首的乃是这次院试的主考官,乃是王应豸,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今年刚被升为巡抚顺天右都御史。”

孙铈曾经在京城生活过,对于官员也是十分了解,当下将这次主持院试的主要考官全都为李毅介绍一遍。

顺天府院试正副主考在协办大学士、尚书或副都御史以上官员中选派。各省由翰林、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所以资历很高,说出来也都是大名鼎鼎。

这时候一个方脸长须的官员来回巡视,孙铈连忙道:“子正快看那位,那个表情严肃的乃是顺天府尹刘宗周,其为人刚正不阿,极重孝道,因母丧,曾经家居七年始赴补。这次院试,由他担任监临官。”

监临官乃是管理考场秩序,顺天府由府尹担任,其余各省由本省当地巡抚、总督充任,也都是实权人物。

这时候提学官起身走了出来,坐在大门正中的椅子上,身边都是考生的认保廪生。这是要开始验明正身,进入贡院了。

科举并不是学成考试就好,还需要有取得功名的廪为之做保,才能参加考试。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舞弊。

这时候一个官吏对着点名薄点到了孙铈的名字,孙铈走上前去,将孙师安排的保人名字说了出来。

本来孙家孙晗就是秀才,足够作保,但是其要准备乡试,孙师就从书院里另找了人前来作保。

此时为孙铈作保的三个应保廪生便上前甄别,承认孙铈就是自己作保的学子,另外一个作保的乃是后面的李毅。

廪生可以为多个士子作保,这样也没什么,官吏核查了名薄之后就记录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科举考试无法冒考的原因,这个时候廪生若是发现考生不是自己应保的,则要当场提出,提学官则会将其作为冒考当场惩办,后果很严重的;若是廪生故意欺瞒,那么差出来之后就会取消功名。

这个时候功名就是前途地位,根本不会有廪生会因此冒险,所以才很难有冒考的情况发生。

当下孙铈和李毅进入院内,刚刚进去就看到院内的明远楼,楼下南面悬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府伏低?群嚣不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四角各有楼专供监考瞭望用。

“都快些进去,不要拥堵道路。”这时候领路的小吏催促前行,不让人过多的驻足观看。

与后世诚信考试,作弊可耻相容,考场上也竖起了各种的红牌,上面写着一些警示的句词,配上各位面色严肃的官吏,十分肃穆严肃,旁边学子议论的声音也变得小了很多。

这时候天还没亮,有官吏挎着篮子走过来,将篮子里的蜡烛交给考生。

每个考生三根,不能少,也绝对不能多,这是规矩。

“别看了,快随我去号舍,后面还有人呢。”领路小吏催促着,带着自己身后的考生去各个考舍。

一帮学子紧跟着,不久之后各个按照吩咐入了考舍,孙铈向着李毅招了招手,也进入自己的考舍。

不久之后,李毅也找到了自己的考舍,一个如同马戏团笼子的小房子,三面由砖石搭建,没有门。

这一排就有近百间号舍,都是面朝南,两个号舍之间用砖墙隔着。每号巷门楣墙头上大书“字”号,排号以“千字文”文序来定。

“看啥,快进去吧。”领路小吏将李毅领到一个号舍前,催促李毅赶紧进去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