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而已。
自己现在的外援都还十分弱小,仅有的温体仁也是别有用心,所以他想要借机交好李毅,今后两人之间也能互为支持,在朝中站稳脚跟。
交谈了很久,李毅受益良多,周延儒也对于李毅知而善变十分的满意。
这场秘密酒宴之后,李毅和周延儒之间有了联系,随着日后的合作和交往,关系定然会越来越融洽。他们两人都明白,对方是自己在朝中最好的支持者,所以都十分想要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加深。
李毅为了答谢,送给周延儒一份厚礼。周延儒虽然是官居一品的大员,可是俸禄并不多,主要依靠同乡富商的支援和家产,对于李毅这般大方的手臂,也是十分吃惊。
已经想明白的李毅,接下来几天频频去拜访自己老师的门生故吏,并且送上重礼,摆低姿态。一些本来不是很喜欢李毅的官员,见了都对他印象好转,对于这个大方知礼的晚辈十分的看好。
就这样在京中拉拢关系,李毅收获颇丰,一些官员居然已经开始为自己鸣不平,看来今后自己要是还被弹劾,他们就算不能够帮助自己,也能说句公道话。
这件事解决,接下来就是南下的事情。
因为送信的人先去保定府,再去西安,时间耽误了几天,史可法已经直接去了南京准备。
李毅耽误几天之后,也要立刻赶去,和史可法一同收税。
大明每年的税赋并不多,但就算这样,各省各府还经常拖欠。特别是南方,拖欠税赋的府县居然达到五百。
而史可法这次下去收税,为的就是追讨回拖欠的税赋,并且想办法改善大明日益困难的收税境况。
一方面是增税受阻,另一方面是收税收不上来,朝廷现在的局势日益的艰难了。
李毅对于这些无感,他手下的安新商会每年给自己带来千万两白银的收入,生意遍及整个东亚、东南亚和大明全境,靠的就是高效清廉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制度规则。
对于大明这么糟糕的税收状况,李毅觉得反应的乃是大明朝廷的混乱,地方已经慢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中饱私囊,削减国家的利益,来填补地方,以来达到自己治下的繁荣安定。
没有一个高效有序的朝廷,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制,大明地方只会变得乌烟瘴气,做什么都于事无补。
李毅比较看重南方的情况,安新的商业已经极度的繁荣,之所以远洋贸易,为的只是抢占市场,其实大明内部的市场,已经是十分巨大了。
但是不同于北方,南方商业氛围更浓,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安新的商品想要大行其道,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南方的那些商人都十分排斥,所以局势一直都十分焦作。
李毅认为现在的安新根本没有能力和整个南方的商人作对,他想要学习周延儒交给自己的办法,想办法团结一部分愿意和安新合作的商人,再想办法稳住犹豫的中间派,最后好好教训一下和安新作对的人。
路过保定府,李毅要好生安排妥当。
西北流民南下的事情,有墨门管理,李毅是十分放心的。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墨门能力高超,品格高尚,但就算如此,也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持,才能做好事情。
接下来一旦在铜仁附近定居下来,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建设一个新的家园。
这一点安新百姓是最有经验,当初李毅率领流民前来安新的时候,安新是一片被贼匪祸害,荒凉的废田,但是经过安新百姓的心情浇灌,往日的荒凉已经被恢弘的安新城给掩盖,荒废的田地也已经种上了各种作物,更不要说靠近河岸还有诸多的工坊正在加紧生产,安新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地方,被安新百姓建成一个富裕繁荣的家园。
安新现在不仅经济繁荣,教育、制度和卫生方面也是有先进性。
小学、中学,大学的发展,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安新的百姓已经有了新的面貌。
李毅准备在铜仁,利用安新的模式,流民的可塑性,重新建设一个安新。
没有一个高效有序的朝廷,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制,大明地方只会变得乌烟瘴气,做什么都于事无补。
李毅比较看重南方的情况,安新的商业已经极度的繁荣,之所以远洋贸易,为的只是抢占市场,其实大明内部的市场,已经是十分巨大了。
但是不同于北方,南方商业氛围更浓,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安新的商品想要大行其道,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南方的那些商人都十分排斥,所以局势一直都十分焦作。
李毅认为现在的安新根本没有能力和整个南方的商人作对,他想要学习周延儒交给自己的办法,想办法团结一部分愿意和安新合作的商人,再想办法稳住犹豫的中间派,最后好好教训一下和安新作对的人。
路过保定府,李毅要好生安排妥当。
西北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