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进击的燕青  高衙内新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既然已经下令几天后校阅兵马,不妨再多等这几天,到时候先整军,再练兵,一鼓作气弄支像样的新军出来。

军务谈完,韩世忠惦记着自己的队伍,匆匆告辞去了。

燕青和高强说了些杭州应奉局的事务,说起当日他弄出了青铜车轴之后,高强曾命他试造各种车辆,以比较优劣。只是车辆的运输受到道路限制,虽然车轴的应用能大大增加车辆的载重和行驶速度,但是由于没有轮胎,大宋的道路状况就成了制约车辆发展的新瓶颈。燕青和手下工匠们冥思苦想,却始终无法绕开这个关卡。

高强听着听着,忽然想起历史上曾经一度出现的马拉火车来。他当日读历史时,曾经看见一则逸闻,说是满清第一条铁路建成后。慈禧因为昏庸腐败,硬说蒸汽车头是什么不祥之物,于是硬生生将这铁路上的车头改成了马匹,马拉火车就此出炉。

这则逸闻到底确否,高强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却不曾详细考证过,眼下又没电脑和互联网,想要谷歌一下也不可得。但这个点子在眼下却有些用处。既然道路不行,就得修路,修马路的话要和沿途众多州县打交道,烦也烦死人,干脆直接修铁路好了。

燕青听到高强的这个想法,低头皱眉只是不语,好半天才抬起头来:“衙内,若如此说来,却是可行。自来矿山之中已有用车辆放在轨道上运输之法,如今小人所造的车轴,车轮之转速和承载皆比往日陡增数倍。正可打造更大的车辆,今若用铁轨承托,小人不必顾忌道路状况,当可将这车厢造得更加牢固阔大。”

当下两人商议了许多细节,其实以当时的冶金和制造水平,用生铁和木料造出底盘和车厢来并非难事,只是由于缺少高质量的钢材,这种车厢的体积不能和现在相比而已。然而就算是仅仅只有现代火车车厢的一角那么大,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是极大的创举。

车厢与车厢之间用挂钩相连,车厢装上货物之后必须密封,这些都没有异议,技术上也没有难度。关于拉车马匹的设置,两人倒费了不少功夫。最后商议这铁路两旁还得修驰道供马匹奔跑,拉车马用十二匹,分为两列,中间用组合起来的车辕相连,车辕上要配置车厢,以供驾车人乘坐。高强原本想把这个十二匹马联合起来的东西叫做车头,燕青却觉得车头这个词听起来很是陌生,干脆按照大宋运输货物的惯例,管这个叫做铁路纲,马拉车头就叫做纲首好了。

铁路有一样好处,就是管理比较方便,设一个专门的机构就是,不需要和经过的州县发生太大关系。像这样的好东西,高强当然是要抓在自己手里的,因此嘱咐燕青立即修书给杭州的应奉局官吏,让他们试造车厢,待自己有机会回京面圣的时候提出修建铁路,“从此大宋的物流就将翻开新的一页啦!”高强仰天大笑。

燕青也是喜欢,现在应奉局的商业日益拓展,不但是中外的贸易,国内各地的特产也都纷纷挖掘出来。说起来这却是燕青的功劳,他为了迅速将应奉局和钱庄的触角伸展到各地,主持进行了一项货郎计划,在各地州县张榜招募货郎,对应募者加以技术和商业理念方面的培训,然后再放出去,让他们在四里八乡贩卖应奉局的各种产品,同时也担任对百姓的技术员和采购员角色。

这种从本地选拔出来的货郎熟悉乡土民情,有很多人本身就是长期在本地经商的人家,一旦纳入应奉局的商业体系之后,货郎们迅速成为应奉局伸展向大宋基层各个角落地庞大触手,使得各地商事的发展蔚然成风。别的不说,今年高强上奏要搞博览会,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招来了那么多各地商贾,这些深入基层的货郎们居功厥伟,像福州那位发掘出优质白糖制法的货郎,眼下已经升任了应奉局的福建路主管。

“好教衙内得知,按着衙内的建议,这些货郎若是有所建树,都可以从其发掘的商品商路中按股分成。短短年余之中,已经有许多货郎由此而致家财万贯,给后来人树立了极好的作范。”

对于燕青的这个举措,高强当初也是极为欣赏的,这就等于是将原先许多散户商贩给联合了起来,凭借应奉局的招牌为他们提供庇护,使得这些原先备受各处官吏豪强欺压、商事举步维艰的商贩得以放手经营。一旦不受到横征暴敛的限制,这些小商贩的能量迸发出来,就有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而高强在博览会上向赵佶进言,招募贫民去流求就是现在说的台湾开荒种甘蔗一事,其实最早也是由一位福建的货郎提出来的,且已经被燕青付诸实践,只是由于涉及到大批人口的流动,在没有得到官府的支持之前,即便是应奉局也不能大举,是以眼下流求垦荒团不过数千之众,只在现在的台北和基隆两地建立了营地。

“如今朝廷已经下诏允许募民前往流求垦荒,我应奉局正可放手而为,将大批中土贫**往流求垦荒,种植甘蔗,所产白糖可运往杭州,再行销海外各国。若是能有一条铁路从汴梁直铺到杭州,将东南与汴京联结起来,东南的各种物产自可源源不绝运往东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