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3章 衙内在下一盘好大的棋  高衙内新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

俩人正在议论,忽然有人来报,说道马扩求见,高强便下一个请字,这马扩乃是与女真使节一同南来,眼下住在博览会外客店之中。只因他当日自称是高强所遣的商人,并无南朝官职,如今为了避免女真人起疑,便也不好频繁来见高强,今日忽然登门,不用细想也晓得。必定是那些女真人来求他从中斡旋。

待得马扩进来,说了来意,果然不出高强所料,兀室等人以为高强不大相信他们的诚意,故而一早央告马扩前来说项,凭他是高强的亲信,又不受任何一国官职,身份可算超然,说起话来当有些分量。

“马兄,你在女真国中年余之久,多次及时送出要紧军情,可算是不辱使命,如今好容易回归大宋,又是途经登州,却连家中都不曾回省一次,如此公而忘私,当真叫人好生敬重。”高强且不管女真人如何说法,先向马扩施了一礼。

马扩见高强这般谦光,心下亦是感动,忙不迭地还礼,很是谦逊了一番。二次坐定,高强方道:“如今女真遣使纳款,商议夹攻之事,我却要听听你的说法,环顾我大宋国中,若说知女真之事,只怕无人能出你之右。”当日遣马扩北上女真国中,就是为了培养他了解女真人的虚实,以便今日之用,这一颗种子现今也该到发芽的时候了。

马扩以武举贡士、官宦之子的身份,肯舍了前程去往北的蛮夷国中,为的也正是有以报效国家,今见高强问起自己对女真的看法,情知是一场考试,倘若这一关过了,必得重用,才不算枉费了这一年多来行走北地,甚或战场浴血厮杀的艰辛。

当下整理了一番思路,将自己对女真的看法简略说了一遍:“女真之族,人数虽少,其俗勇劲,闲居则渔猎,穷困则劫掠,以故人习于战,若闻出征时人人踊跃,战时则不顾生死,并力向前,其战力甚强。方今阿骨打为其魁首,以完颜部亲族子弟为大将,举旗以抗辽兵,辽兵自昔与我朝盟好以来,久不习干戈,道宗朝以来国中内斗不休,政事不整,兵甲不练,故此无力与抗女真。我观如今形势,辽国若无外援,则必被女真所灭。”

“女真既灭契丹,便雄长北地,与我朝接壤,以你之见,我当如何应对?”

马扩见问,遂道:“女真之人,不学礼义,不似辽国习于中原王化,颇染南朝风流,倘若我朝与女真毗邻,势必须先以兵力折之,方可议盟好。而若欲靖边,燕云之险至关紧要,故此小人以为,若趁女真攻辽之际,出兵攻取燕云,亦是上策,只是今方受了辽国四州之地,重结盟好,若是贸然出兵,恐怕师出无名,人心不服,却是为难处。”

高强听他言下之意,不由一哂:“马兄,你敢是说我贪图四州之小利,不趁时收取燕云?”马扩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意外,以当时的情势而言,但凡了解女真实力的人,都能判断出孰强孰弱,再加上辽国又是大宋的敌国,占据燕云汉地垂二百年,所谓趁他病,要他命,趁机攻辽正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可惜的是,这种看上去顺理成章的选择却偏偏被历史证明了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止一次,当南宋面临要选择新兴的蒙古还是将亡的金国时,他们的选择仍旧是遵循了这一逻辑,不禁叫人感叹,这人啊,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

马扩见高强意似不屑,晓得自己大概说话不中他意了,唤作寻常的马屁文人,这时候好该赶紧低头认错,然后向高强虚心请教,以求挽回自己的前程。可马扩将门之后,又是胸怀大志之人,他若肯用这样的手段,也不会当日武举落榜了,是以虽见高强语气不善,却仍旧梗着脖子道:“不错,小人身在北地,不知燕云情事,此番回宋才听闻相公收取四州之事,窃以为失计。若我在相公左右,自当力谏相公大举集兵,一举攻克燕云,以辽国目下之孱弱,纵使不与女真夹击,取燕地亦不为难。到时得燕云故地而守,与女真划长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纸盟约所限,进退两难?”

高强听了这番话,心情却反转好,马扩肯直接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最起码说明了两人之间的沟通不成问题,大可不必担心他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当下笑了笑,道:“马兄,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来问你,一旦灭辽之后,若欲守长城而拒女真,首重者是燕民还是汉兵?若我轻易背盟北侵。那燕云之民久为辽属,还肯为我尽心守边否?”

这个问题也就是历史上北宋对燕云形势判断最大的失误,背盟北伐导致了燕地的动荡不服,几年都不能安定下来,再加上女真先入燕云,又大肆掳掠人口牲畜,极大伤害了燕京的实力,使得常胜军一败之后。燕京战局立时烂。竟无一城能为宋守。女真铁骑长驱南下,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靖康之耻由此而来。

马扩面对这个问题,亦是瞠目以对,若是按照他的思路进行下去,最终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就算凭借中原的支援能守住燕京,由于辽国并未对燕京五关的守备下多少功夫,反而极力加强塞内外的交通,客观上就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