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2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高衙内新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兹事体大,等不得衙内回兵,小乙方才自作主张。且容小乙道明此事始末,衙内再行责罚不迟。”

高强喝一声,叫燕青将头抬起来,直视着他的眼睛。他今日心中烦躁已极,乍听燕青不遵节制,自作主张,本是有意大加申斥,然而待燕青依言抬起头来时,二人目光相对,高强却又说不出叱责的话语来。何故?只因面前的燕青,年纪亦是将近三十,面容却仍旧如十年前那般清秀俊朗,那双眸子更是澄明似晨星,不带半分杂念俗意。

似这样一个人,他会作出对不起自己的事么?只看他在水浒中对待卢俊义那般诚心,在京城面对李师师的绝色诱惑,徽宗赵佶的富贵逼人,燕小乙俱是心如铁石。矢志不移,为人亦是了身达命,视功名富贵如浮云,这世间有什么能动摇他心中的忠义二字?当日自己之所以使尽手段,定要得他为臂助,不也正是看中了燕青的忠义无双么!

便这么四目相对,高强的心境莫名的从之前的烦躁易怒中平静下来,自己都能觉察到脸上的肌肉和神经渐转柔和,不再那么紧绷着了。他点了点头,道:“小乙,你我相交十年,我视你如同兄弟,更不须多言,你有话直说便是。”

即便以燕青的曾经沧海,多阅世情,乍见高强如此推心置腹,也不禁感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此生何憾?方道:“衙内,你可知,早在两年之前,便有人断言衙内权势太盛,必有摧折之患?此人不是别个,正是蔡鲁公。”

高强不动声色,听燕青续道:“小乙奉命在杭州,一面奉养蔡氏一门,一面亦从旁窥伺蔡京。蔡京亦对小乙青眼有加,常谓蔡氏门中倘有一人若小乙者,蔡氏必当再得五十年之大运,故而对小乙言时,每每推心置腹,不加隐瞒。衙内,蔡京谈及你时,皆是出其赞叹之语,常说他自负一生沉浮宦海,所历者既多,而从来舞智御人,皆如其意,乃衙内起于弱冠之身,数载间竟得大用,连他亦要着了衙内的手脚。”

听到此处,高强大是意外,忍不住道:“如此说来,蔡京并未对我怀恨?”

燕青摇头道:“衙内,以小乙看来,蔡京生性睚眦必报,然亦是恩怨分明之人。衙内虽然拒他入相,激得他老年吐血,此生再无入相之望,然而之前辅佐不遗余力,之后奉养亦是无微不至,以蔡京的老辣,既然已经无意再入仕宦,又怎会对衙内怀恨?想来对于堪为自家敌手之人,老来之后便作怀想,反无甚争竞之心了。”

原来如此……高强禁不住的一阵自豪,蔡京能够从元丰开始的剧烈政争中活下来,并且一步一步走到权力的巅峰,其政治实力无疑是大宋朝诸多名臣中的顶尖辈,自己能在他最得意的战场中取胜,并且赢的他心服口服,难道不值得骄傲么?再想想如今朝中并无一个像样的对手,只是一些小人在暗中谣言中伤,大有英雄寂寞之慨,一时间竟有些想念蔡京了。

只见燕青又道:“蔡京居常,多有问及衙内行止,得知衙内诸般措置,直指收复燕云,多有嘉赏,只是几番说及,衙内锐意进取,锋芒太盛,且拔兴太骤,难乎众心,恐怕一旦平燕之后,必为众目所向,恐致后患。西汉周亚夫之事,衙内岂不思之?”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为汉景帝朝第一名将,然而景帝竟以“此怏怏者,不可为少主臣”,而借故下周亚夫于狱,将他活活饿死。倘若周亚夫不死,武帝即位后进击匈奴,何愁无将?乃要隐忍许久,待卫青、霍去病等新一代将领成长起来之后才能战胜,令人思之扼腕。

“小乙,你所言我亦思之,只是我一意以童贯为主帅,且欲将平燕之功让于他手,俾可令他得享大名而致仕,我则可安居枢府,从容经营北地。岂料战事瞬息万变,辽兵耶律大石等将希求侥幸,燕地精锐一战尽丧,而燕京城中左企弓等人献款,又时不我待,燕京城一鼓而下,我之功犹在童贯之上,乃始料之不及。”此刻对着燕青,高强得以从容回顾自己燕京一战的得失,方喟然道:“此次回京之后,童贯封王,我只进使相,且两河宣抚司骤罢,边事悉委燕云两安抚使司,显见官家亦有摧折我锋芒之意,此亦保全功臣之道。虽然张叔夜、何灌皆为知兵能臣,然而终究望轻,难以骤担重任,朝堂若无我从中主持,大事难料,故而如今虽然为众矢之的,我却依然要知难而进!”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一手撑着桌子道:“小乙,你所献计策,我亦熟思之,若说将你提拔起来,以分我之势,亦可使得,若说这世间尚有人无意名利,只思忠义,非你与贯忠二人莫属,我不信你还信得过谁?只是若为了此事,定要我休妻,实是苦了颖儿……”想想适才蔡颖那般凄怆欲绝的苦况,高强心中如绞,几不能卒言。

燕青望着高强,眼中却又多了一丝温暖:“衙内,你可知道,令小乙思及此计的,却正是大娘?若非她去岁来信,说及高门隐忧将现,教我以出身求仕,连环之计,小乙虽然昼夜深思,却也未必能得此。”

“颖儿教你?此话怎讲?”这话又是大出高强意外,他赶紧连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