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3章 自成一派善理财  高衙内新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赵佶的心中,终究是宠爱这个三子赵楷,禁不住他软磨硬泡,只得权且答允了,反正本朝业已有了太监进士,衙内进士,家僮进士,再出一个亲王进士,也不算什么大事。其实大宋朝立国百余年,只因文风日盛,这一个进士出身对于官员来说也是日渐重要,近年来许多业已经由荫补等途径得官的现任官员也都纷纷进学应试,就好比现在的官员在职读书一样。当然在高强看来,这些官员比现在那些在职读书镀金的官员还要好上一些,起码当中很多人真的就是凭本事去考试的。

只是赵楷这小娃娃却恁地不消停,见赵佶允了他进科场,却又生出事端来:“官家,儿臣幼读经史,惟不见有理财如高相公者,足见此道恐非前圣经典所及。今官家得高相公辅国,故而理财有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诚为国家之幸事。然而论起高相公理财之道,则儿臣从未见有人能深悉其中之妙,一旦高相公去庙堂,则此道谁属?故儿臣敢请官家,要高相公著书立说,尽道理财之要,且令太学诸生习之,科场策论试之,积以时日,可望得此社稷之臣。”

此言一出,赵佶还没答话,高强心里咯噔一下子,当即跪倒在地,连声道:“臣不敢当,臣实不敢当!”

他果真是不敢当么?没错,这一次高衙内很难得的在皇帝面前说了真话。如果是领兵平燕,得以建立大功,只是惹人嫉妒的话。那么在太学中树立他自己的学问,那就是直接捅了文官集团的马蜂窝了!这太学的教材是那么好改的?

当日王安石坐享大名数十年,一朝为相时,几乎是天下翕然望治。

然而他要推行新法之时,却发现手头没有多少合用的官员人才,于是不得不向科举打主意,把自己的《三经新义和《字说这两本书定为太学的教材。以王安石的地位名望学问,作作教育事业该是绰绰有余了吧?没门?就为了这件事,士大夫们分成两派,打得不可开交,象牙塔也成了两党交铎的主要战场之一。无论旧党新党执政,首先要作的几件事当中,就必定有改太学教材这一项在内,本朝的蔡京也不例外。就是在他手中,划定了“元佑学术”这个名词,司马光等人的书都看不得,甚至连吟诗都成了元佑学术,只能填词。

你说,这太学的水如此之深,高强哪里敢去趟?这不没事找事么!

“这死小子,一个劲地在他老子赵佶面前替我说话。究竟存了什么心?想要早早给本衙内打上他的标签么?”高强跪在地上,看不到赵楷的脸色,更重要的是也看不到赵佶的脸色,肚子里却禁不住的满腹疑窦。单从自己几度婉拒了赵楷使者,而且是自己都不出面来看,两人之前的交情是决计说不上友好的,赵楷要是当真出于对自己的推崇说出这些话来,那倒还简单了,可若是有心人这么教他……

高强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冷战,这一招可够损的!当着他老子的面拼命向自己示好,甭管自己推的多干净,在皇帝、在旁人眼中,必定都会把自己看成和他走的更近,所谓无利不起早,不是有好处的话,他一个亲王凭什么给你出这么大的气力?要知道太子赵桓平素谨慎小心,几乎完全不涉及朝政,这个三大王赵楷就是宗室中对于赵佶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人了。

想要推脱?很好,一副不识抬举的模样,果然是居功自傲,连亲王都不放在眼里了,而且还是当着官家的面呢……

坦然接受?更不可取,交结皇子历来是朝臣大忌,赵佶可还没到四十岁呢,没有意外的话,起码还有二十年皇帝好作,你身为枢密使就忙着结交皇子了,是不是觉得年纪轻轻这官就已经做到顶了,太不满足?!

于是高强除了跪在地上,大叫臣万万不敢当以外,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多说多错!

此时夜已渐深,周遭一片宁静,这崇政殿里除了诸人的呼吸之外,居然也是一片宁静。高强也不晓得自己在地上跪了多久,方才听得赵佶道了一声平身,谢过了站起身来。

却见赵佶面上一如平时,微微笑道:“高卿家,适才三儿所言虽多童言无忌,然亦不无道理,卿家理财之能殆出于天授,诸臣工虽饱读诗书,历经州府庙堂,然而每每于卿家所手创诸法,甚至要等到奉令施行之后,方能略窥其立意之高妙。即如钱引一事,自昔神考在时,屡议当兴,然终不可成,要待卿家起于东南,而后普行天下,所到之处民皆称便,然而朕询之有司,皆不能尽道其妙。”

高强急得汗都出来了,莫非赵楷当真这么得赵佶的宠爱,只是这么随口一说,赵佶就要顺杆爬?

要说这设痒立学,教授经济学,高强还真不是没想过,实际上在这几年中,以博览会、大通钱庄等名义,业已在诸路设立了一些初等学校,不过那主要是为了给自己手下庞大的商业机构储备人才,教的都是些技术、数学、会计、管理类的基础知识,老师都是请的各地的著名工匠,以及博览会、应奉局属下的老成之人,相当于现代的专门技术学校,并不成什么系统。

如果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