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3章 美国卖粮(三)  文明破晓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33年的美国参众两院的人员都是谁,自然没办法做出对比。

何锐感觉到不对头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节目居然没有出现。

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就此定名。

有一种看法,路边谈话在历史上十分重要,因为罗斯福本人利用了广播这种新式媒体工具,向美国人民讲述了他的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把复杂的金融问题用民众们能理解的语言讲给民众,从而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何锐以前也信这种说法,但是现在何锐可不信了。现在的广播电台因为没有卫星,覆盖不了广大乡村。而且收音机这种工具现在价格昂贵,也不是穷人能买得起的。

即便可以用录播的方式把路边谈话在各地播放,人民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理解银行业的复杂程度,听了也是白听。

真正起作用的,或许只是罗斯福作为总统,向人民们传达了他正在努力解决经济危机。但是想做到这样的宣传,普通的报纸就足够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虽然何锐不相信路边谈话的效果。但是罗斯福没有搞路边谈话,却证明了罗斯福面对的局势已经变化了太多。何锐不得不开始研究一下美国可能的变化。历史上罗斯福四次当选总统,对于美国来说,罗斯福如果只当了两届总统,是一件能够改变美国的大事。

现在中国掌握的资料不算太多,即便如此,资料也堆了满了几个运公文的小车,何锐以极快的速度翻阅着。由于何锐并非历史学家,这些资料基本都没办法做出对比。便是如此,何锐也觉得非常有趣。

大概能确定的是,罗斯福新政选择通过大放水来解决经济危机。何锐只知道历史上胡佛总统搞了非常多的以工代赈的政策。现在看,罗斯福绝非否定了这些政策,他不仅继承了胡佛制定的计划,还把计划给扩大了很多倍。

后世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何锐认为这是牵强附会。凯恩斯本人是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方案是为英国量身定制。美国与英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市场格局,人民消费力等方面都完全不同。自然没有什么可比性。

如果非得牵强附会,那无疑是对英美两国经济学家的侮辱。正经的经济学家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制定计划必须严格按照现实基础。如果罗斯福照搬了凯恩斯,那么美国经济必然完蛋。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恢复信心”,这点也没问题。这也是何锐搞不明白为什么“炉边谈话”没有播出的原因。现在能解释的可能性只有两个,要么是炉边谈话本就是一时起意,并非深思熟虑。这种可能性最大。另一种可能则是,有一些事情让罗斯福不愿意进行炉边谈话。何锐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阻止了罗斯福这么做。.

如果此时罗斯福能听到何锐的心声,他大概会苦笑一下。因为何锐这几年就没少干“炉边谈话”的事情。

当下的美国社会上,认为世界上有四大“独裁者”。分别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中国的何锐,苏联的斯大林,以及德国刚上台的希特勒。

这四位独裁者们都很注重利用广播工具来对人民进行宣传。尤其是苏联与中国这两个都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裁者。社会主义在当下的世界非常流行,四位美国眼中的独裁者都自称自己搞社会主义。

罗斯福最初的确想搞炉边谈话,但是他的幕僚甚至是广播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如果罗斯福这么做,就会被扣上试图成为独裁者的帽子。而且罗斯福甚至不能在广播里对此事进行澄清,越澄清越糟糕。

首发&:塔>读小说

而且罗斯福的内阁成员们也向罗斯福提供了一个很乐观的数据。按照最初的计划,中国去年应该从美国购买1000万吨粮食,实际上中国购买了1480万吨粮食。这让美国农民大大的缓了一口气。由于卖到国外的粮食太多,导致了美国粮食价格暴涨。农业就业人口数量随之暴增。

虽然市场上依旧没钱,但是经济是真的被拉动了。现阶段,罗斯福的《紧急银行法可以向缺乏现金的农业注入资金,经济立刻就会开始迅速好转。

罗斯福的幕僚与广播公司的负责人也承认,炉边谈话这种模式相当好。所以他们建议,罗斯福在百日新政起到效果之后再进行这样的谈话。只要经济开始好转,抨击罗斯福寻求成为独裁者的谣言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力。

罗斯福认为这个建议很不错,便接受了。

何锐虽然不知道这个内幕消息,却也注意到了美国经济的变化。这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