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0章 美国参战(十)  文明破晓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41年12月1日召开的苏共政治局会议开始前,与会的委员们都比平时早到了一点。大家偶尔低声谈论着,不时看向神色严肃的商贸委员阿廖沙。

过去近20年中,中苏贸易都采用挂账型模式。不管贸易额度是多少,中苏两国都不向对方支付钞票或者贵金属。只是每一个季度都会根据贸易量进行账目上的计算。只有遇到苏联从其他国家购买设备物资的时候才才会单独提出要求,要求中国以某种外币进行支付苏联对华贸易的顺差。

早上8点,政治局会议开始。最先发言的是政治部的委员,委员介绍了最近的思想教育进度。接下来是红军领导人发言,介绍了1942年的军事建设目标。

苏共政治局都很清楚距离苏联参加战争的时间越来越近,听得非常认真。第三个5年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强大的苏联红军。以陆军来说,坦克数量将达到3万辆。其中KV重型坦克将达到3520辆,T34中型坦克数量为11780辆。空军扩张规模更大,将达到每年生产3万架各型战斗机的生产能力。

到现在为止,苏联的运气看起来相当不错。避开了欧洲战争的影响,获得了稳定的发展时间。虽然纳粹德国在西欧战役中表现出的战斗力震撼了苏联红军,令红军将领们感到胆寒。但是纳粹德国的成功也证明了苏联红军的建军思路没有错。第三个5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将完成一支规模远胜德军的军事力量,其战斗力也将能够与德国全面对抗。

等前两个部门报告完毕,就轮到商贸委员会的委员阿廖沙做汇报。商贸部在任何国家都是很重要的部门,却绝非最重要的。工业国的生产规模巨大,其中用来贸易的部分比例很低。而阿廖沙委员之所以能够第三个发言,是因为苏联很需要与中国的贸易。

苏共中央这些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国家运营经验,虽然政治局已经不会谈及中苏贸易对于苏联的价值,但是越来越多的委员看清了事实。苏联近60%的轻工业品都是从中国进口,最新的轻工业品中85%都来自中国。

这些年苏联国内矛盾快速好转,这固然是因为苏共的粗暴作风正随着管理经验的提升而得到一定扭转,但是政治局委员很清楚,当苏共不再用征收而是用充足的轻工业品满足人民需求,才是消解矛盾的真正原因。

在苏共内部的报告中认为,哪怕是被认为“最反动的苏联农民”也不是不肯卖粮,而是不肯被直接征粮。民用品供应的越充足,苏联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越高。

现在委员们关心的是每年年底都进行的中苏贸易会谈,在中国开战的情况下,苏联政府的确很担心中国商品的供应量。

阿廖沙神色严肃的介绍起最新情况,“我们已经向中国提出将1942年交易额提升30%的要求,中方完全接受了这个贸易额。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也没有提出涨价要求。”

此言一出,不少比较懂苏联经济的政治局委员都松了口气。而负责军事工作的委员则盯着阿廖沙委员,等着他的继续介绍。

“……我们提出的要求中,普通卡车进口量提升2倍,重型卡车数量进口量提升3倍。都得到了满足……”

负责军事工作的委员们神色都有点变化,他们或多或少的怀疑起中国的承诺会不会实现。

阿廖沙委员并没有长篇大论,只是介绍了主要贸易数字。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苏联的轻工业品以及热带产品的供应量全面提升。天然橡胶的销售量增加了7倍之多。光看数据,中国貌似非常有信心完全掌握东南亚地区的橡胶园。

苏共委员们既不相信,也不否定。大家都是见识过大场面的领导者,一切都只能等着具体发展。也有人稍微发散了一下思维,如果中国政府真能完成贸易协议,就证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轮到莫洛托夫发言的时候,这位胖乎乎的外交委员会委员介绍完欧美各国都在频繁与苏联进行外交联系的现状,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现阶段,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外交封锁貌似已经被打破。但是外交人民委员会认为,这很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局面。因为西方国家的所有联络都是为了让苏联对华宣战。一旦苏联拒绝,这些西方国家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西方国家也都解除了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但是这些政策改变的实际意义非常有限。因为西方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商品与苏联进行交易。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的贸易额非常小。”

这些事情并没有让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感到意外,大家都静静的等待着莫洛托夫介绍与芬兰的外交谈判。

莫洛托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稳定了片刻情绪才尽量平静的说道:“芬兰外交部在会谈中表示,他们并没有参加任何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的打算。之前与同盟国的接触都是为了通过和平手段避免战争的威胁。”

此言一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