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无法接受西部遭到德军的主动进攻,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所以,我们得向苏联提供我们的看法。苏联面对德国的时候,必须拿出我们在东北与蒙古地区与苏联达成边境非军事化的诚意。苏联距离边境最近驻军地点,只有200公里,我们则退到500公里远。这不是我们怕苏联,而是苏联对等布置的话,他们的驻军点没办法退到冰原上去。德国也是如此,柏林距离苏德实际控制的边境线太近了。
当然了,希特勒的确是一个主观上期待靠战争解决问题的人,但是希特勒不是傻瓜。如果苏联真的能够拿出一个让希特勒压力骤减的方案,他也未必会拒绝。而且纳粹德国内部不全是希望战争的人,他们中间也会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在比较和平的环境下看世界变化。”
“……我总觉得苏联不会接受我们的建议。”程若凡叹道。
何锐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所以我们必须非常认真的向苏联提出建议。在局势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与德国进行坦率的谈判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且斯大林已经将西部的大量工厂迁移到乌拉尔山去,如果苏联配合着将军队后撤,反倒能够让纳粹德国感受到苏联避战的逻辑。否则,一边将工厂迁移到安全的位置,一边在边境囤积大量以坦克为主力的部队,这是一个什么逻辑?”
程若凡正想回答,胡秀山抢先一步开口,“主席,欧洲的思维就是如此注重武力。在苏联看来,一旦将边境的部队大规模后撤,是一种示弱。反倒会激发纳粹德国主动进攻苏联的欲望。”
“唉……,这就是苏军和德军对战争理解的差距。”何锐感叹道。以前何锐也认为国家之间的斗争是针锋相对,决不能示弱。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能示弱,未必要剑拔弩张。中国军事学素来认为后发而先至是用兵的最高境界,苏联明显是没理解到这种用兵之道的精髓。
胡秀山听何锐这么讲,有些迟疑着的问道:“主席,我认为苏联只怕不能理解德国军队中优秀战略家的看法。如果是赖歇瑙这样的战略家,他所在意的是苏联能否在我国援军赶到之前,封锁我军通往苏联的交通枢纽。如果赖歇瑙这样的军事家认为德国做不到,那么赖歇瑙就不会认同德国发动进攻。单纯的打进苏联本土,和苏联打一场消耗战,对德国没有意义。但是苏联认为,德国总参谋部会认为,占领苏联的一部分土地,就是德国的胜利意义。我们如果向苏联做出解释,我觉得苏联方面很可能不会接受。”
听胡秀山其实非常清楚与苏联沟通的难点,何锐答道:“所以我让你和李润石同志交流一下。李润石同志肯定能够拿出针对这个矛盾的办法。而且我一开始就强调,我们要让苏联理解到一件事,如果苏联没有被卷入战争,中国就可以有苏联广袤的国土作为屏蔽,让我们的北方完全处于安全的环境。而我军则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对南方作战。
我相信,苏联能够理解到这些。而且我也相信,苏联其实很希望知道我们对苏联的依赖,这样,苏联就会毫不迟疑的向我们提出条件了。这就是苏联的作风,改不了的!”
程若凡听到何锐对俄国人的个性做出这样的描述,忍不住嗤笑一声,声音里面很是不屑的感觉。
何锐知道程若凡认为苏联是修正主义分子,对苏联很不待见。没办法,这就是所谓的派系之争,异端永远比异教徒更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