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5章 帝国存亡(三)  文明破晓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中美两国各自的利益不同,出于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需求,中美两国都不希望爆发苏德战争。

中国不希望爆发苏德战争,是不希望为苏德战争而消耗本国的力量。美国不希望爆发苏德战争,是不希望苏德战争爆发,使得苏联加入中国一方。

想到这里,斯大林心中有些不快。他点起烟斗,抽了一口后问道:“基洛夫,你认为苏联与美国合作,是否更有利?”

基洛夫从这个问题中感受到斯大林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迷茫,开始从更高的战略层次考虑问题,心中着实欢喜。按捺住欢喜,基洛夫答道:“总书记,如果美国真的能够与我们合作,这种合作对苏联更有利。值得担忧的是,美国罗斯福政府一旦战败,这种合作很可能就此失败。所以,现阶段我们必须建立起超越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起美苏两国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

听了基洛夫的话,斯大林感觉自己完全掌握了霍普金斯有可能的来访目的。但想到这里,斯大林心中生出不忿的情绪。他又抽了一口烟斗,在芬芳纯净的气味问道:“基洛夫,你认为罗斯福有这样的政治理解力么?”

基洛夫听出了斯大林的不满,不过基洛夫认真研究过何锐,所以对天下豪杰们有了更明晰的感受。何锐是人类,既然是人类,就不存在他拥有超出人类能力之外的能力。即便何锐再优秀,依旧受到人类本身可能性的限制。哪怕是与何锐有差距,世界上的优秀人物也不会比何锐差距太大。

美国总统罗斯福能够通过推行新政,将美国从大萧条的冲击中稳定下来,这样的人物绝不会比何锐差太多。

想到这里,基洛夫答道:“总书记,我期待罗斯福的政治智慧能够达到您期待的水平。”

这句回答让斯大林很受用,他抽着烟,思维顺着基洛夫提出的思路快速整理。很快就让自己对局面的判断处于更高的层次。一直以来,斯大林都很想摆脱中苏贸易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即便不用达到主导中苏贸易的程度,至少也能够摆脱对中国工业体系的依赖。

斯大林一直认为苏联红军的军事判断不准确,在中苏贸易商,斯大林自己的判断也和现实相去甚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大林本以为苏联可以趁着中国进入战争状态,从而摆脱对中国工业体系的依赖。却没想到,中国面对英美两国,居然没有进行总动员。只是靠提高了税收,就撑住了战争。

更令斯大林感到不解的是,中苏贸易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中国的轻工业品产量充足,甚至没有因为大量工厂要为战争提供物资,而导致轻工业品的品质下降。

反观苏联,为了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人口数量大增,城市人口也随之大大增加。苏联反倒从中国进口更多的轻工业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想到这里,斯大林忍不住说道:“基洛夫,我们需要利用中美两国的同时存在来平衡。”

基洛夫听到这话,当即答道:“总书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衡与中美两国的关系来对德国施压。只要这个平衡掌握的好,苏联可以通过阻止德国对苏联主动发动进攻,与中美一起构成世界新秩序的基础。”

听基洛夫这么讲,斯大林内心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当了这么多年的总书记,斯大林并没有表现出来,他只是点着头,敲掉了烟斗里的烟灰,“基洛夫,赶紧休息吧。明天你还要向政治局就西部的情况做汇报。”

基洛夫躺在斯大林办公室里的床上,很快睡着了。斯大林却没睡着,他躺了一阵,依旧毫无睡意。便点起一带烟丝,思索着基洛夫提出的“苏美中”大关系。

虽然基洛夫作为公认的斯大林的副手,未来的接班人,本就应该拥有国际战略视野。然而基洛夫的国际战略视野之深远,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之外。尤其是基洛夫说出他的观点,其实是误解了斯大林的想法。

斯大林所想的是先利用美国技术与资金,平衡中国商品在苏联国内的影响力。但基洛夫却理解为,斯大林想利用苏联来平衡中美,这才有基洛夫想构建“苏美中”关系的发言。

从基洛夫所说出的内容来看,斯大林认为基洛夫认为的“苏美中”三国关系并非单纯的盟友,也不是单纯的对手,而是一种互相牵制又合作的复杂关系,颇有俾斯麦时代大国之间的平衡味道。

思索了一阵,斯大林没办法想象出苏美中三国到底以什么为基础进行合作。但斯大林却被基洛夫的建议给吸引住了。中国号称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如果苏联能够与中美两国并驾齐驱,无疑对苏联的国际地位有着巨大的提升。不仅让苏联获得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地位,更让苏联成为真正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国家。

想着想着,斯大林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在睡梦中,斯大林梦到自己正在柏林阅兵。看到纳粹旗帜从高空坠落的那一刻,梦中的斯大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