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9章 解放加拿大(六)  文明破晓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英国罗罗公司,也就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15日迎来了几位内阁大人物。英国战争部长,工业部长,运输部长等内阁成员一起到该公司视察。

论航空发动机的实力,罗罗公司依旧是全球顶尖的企业,其实力只是弱于中国的航空公司而已。相较美国与德国的同行,罗罗公司拥有极大优势。

英国多雨,晴天很少,伦敦更被称为雾都。公司内24小时连轴转的总装生产车间灯火通明,确保引擎安装能够顺利进行。总装工作台上固定着正在完成的40多台喷气式引擎,各个生产车间将完成的大量零部件运到总装车间的仓库里,保证总装车间能够连续生产。

几位内阁成员询问了公司产量,得知每天可以出产25-30台发动机,这些英国大人物们愁苦的神色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

按照每天生产30台发动机计算,365天也能生产一万台发动机。现在英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大多是单引擎,这些引擎可以确保一年生产一万架战斗机。

即便有这么大的产量,前线的喷气式战斗机数量却处于极为匮乏的状态。战斗机并非只用一台引擎,还包括大量其他部件。几位大人物参观完罗罗公司,就前去英国飞机制造公司。

这里的产量可只有每天10架的产能,飞机制造公司表示,“俺们已经尽力了!如果想提高产量,就得加大投资规模。让我们先把工程师与技师的数量增加一倍。经过6-12个月的磨合之后,就可以将战斗机产量提升到每天20架。”

每天生产10架,一个月就能生产300架。之前英国已经生产出了500架左右的喷气式战斗机,然而最近3天里,英国每天都被击落大概100架喷气式战斗机。剩余的战斗机还得留下来保护加拿大东部,不能全部投放到西部沿海地区进行战斗。

这样的生产速度对于英国来说已经是神速,如果英国在西欧战役爆发前就拥有这样的产能,英国军方相信自己可以将德国佬吊起来打。

然而3年后的现在,英国的产量依旧不足以打消耗战。这些英国高层已经不知道怎么才能与中国进行一场对等的战争。最终,内阁成员们带着数据回到唐宁街10号,参加了内阁会议。

战争部长也没有心思组织辞藻,他率直的建议道:“首相,将所有喷气式战斗机都派到前线吧。”

现在英国本土正在进行300架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训练,飞行员们至少能够实现起飞降落与普通的飞行。战术训练则是一言难尽,没人愿意讨论。

丘吉尔也看过相关数据,他并没有表示反对。这个让没有完成训练的飞行员们上前线送死的建议得到了通过,英国内阁再次讨论起是否允许美军进入加拿大的方案。

之前的讨论中,英国是想软饭硬吃,让美国人到加拿大送死。最近的消息中,英军战况不利。更多的英国内阁成员认为可以允许美国进入被中国占领的加拿大地区进行攻击。在耍弄小手段方面,英国的确可以自豪的表示,俺是专业的。

最终,这个方案得以在内阁上通过,英国外交部当即开始与美国国务院联系。

美国国务院觉得英国佬这做法蠢得难以理喻,因为英国的建议是邀请美国军队进入中国占领的加拿大地区进行作战。而美国国务院的方案则是加拿大向美国全面开放,美军可以选择他要进驻的地区。

既然英国内阁依旧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国务院认为需要再等等。而且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可以再等等。

参谋长联席会议原本担心中国直接进攻美国本土,所以建议主动进入加拿大,以确保北美全面开战的时候,美军会出现措手不及的苦难。

现在中国还真的主攻加拿大,并没有进入美国领土。加拿大的精华区就是美加边境靠美国这边的200-300公里左右的有限领土,中国必然沿着这条狭窄的地区进攻加拿大。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就会引发中国作战部队呈一字长蛇阵的模样。美军越过边境作战的时候,可以切断中国部队。

此时中国作战地区在落基山脉,即便是深入一定程度后转而南下,也不过是在山区进攻。没办法展开兵力。

虽然国务院不懂军事,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看法倒是支持美国继续把英国晾一段时间的做法,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与美国国务院暂时达成了一致。

5月16日,中国经过一系列激战,夺取了温哥华周边的大部分高地。英国方面不得不靠加拿大的亚洲铁路,将大量部队运到温哥华这边参战。

英国的随军记者们早就写过不知道多少次的“人海战术”,他们此次也做好了描述英勇的英军大杀无边无际中国军队的报道。

记者们很快到了前线,他们发现自己非常幸运,英国至少集结了3个师的部队,准备对中国军队占领的地区发动进攻,已经包围了两个中国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