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条约中,苏联做出了巨大让步,割让了大量领土,并且给与德国赔款。最初,条约内容被苏共中央内部否决,最终列宁以其个人威望使得同志们接受了他的要求。
1918年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任何事情都会付出代价。由于苏联玩弄这种把戏,也激怒了协约国。使得协约国认为苏共不可信。之后苏联拒绝偿还法国给沙皇俄国的贷款,从而促使协约国下定决心支持俄国内战中的白军。
何锐的东北政府就是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向白军提供武器装备,从而获得了英法两国的技术设备支持,从而打下了东北政府军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然,何锐那时候是作为协约国一方,以最大的热情与能力履行协约国义务。所以这件事即便在后来也没办法挑出毛病。而且何锐在当时还全力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让白俄少饿死了近百万人。同时调停了逃入中国的白俄军队与苏俄的战争问题,从人道主义角度,何锐无疑是拯救大量生命的人道主义者。
所以里宾特洛甫并没有指责何锐,而是指出苏共的承诺并不可靠。
美国国务卿赫尔对于这种指责并没有兴趣,既然里宾特洛甫认为苏共不可靠,赫尔问道:“那么德国可以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么?”
“德国需要美国提供更多资源,以提升德国的战斗力。”里宾特洛甫也提出了德国的要求。
赫尔几乎被气乐了,他按捺住不快,尽量表情冷漠的说道:“那么德国需要从智利购买铜矿。美国的铜矿库存已经见底。”
里宾特洛甫没有与赫尔纠结这个问题,他知道智利已经与中国签署了贸易协议,向中国提供大量铜矿。即便智利政府不答应,在中国封锁了美国西海岸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当下,智利政府的铜矿也卖不出去。所以里宾特洛甫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石油。”
欧洲的矿产其实足够德国进行战争,但是欧洲自己都石油匮乏,现阶段德国需要更多的石油来维持他的装甲部队以及摩托化部队进行战斗。
这个要求倒是不过分,美国自己的石油产量接近2亿吨,国内根本用不完。最终,赫尔提议,让德美两国的军方组建一个联合小组。对德国对苏联作战进行讨论。
里宾特洛甫则表示,只要德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能够持续重创苏联红军,德国愿意与苏联和谈,签署和平协议。
为了让赫尔理解德国并非是忽悠,里宾特洛甫甚至强调,“现在德国最大的敌人已经是中国,苏联退出战争,将让德国抽出兵力在地中海地区乃至阿拉伯半岛与中国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欧洲,拯救白人世界。德国比苏联更希望停止战争。如果美国与苏联联系的话,请务必让苏联理解到这点。”
里宾特洛甫此时并没有想到,美国特使已经抵达了莫斯科,并且正在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就苏联停战的事宜进行讨论。
特使名叫哈里·S·杜鲁门,是民主党这边的政客,民主党参议员。
杜鲁门在反共方面非常坚定,他此次前来作为特使,并没有引发美国国会的反弹。在见到莫洛托夫后,杜鲁门礼貌性的问候一下,随即坦率的说道:“委员先生,我认为苏联应该考虑以恢复边境的条件下选择和平。”
莫洛托夫可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他当即反唇相讥,“议员先生我认为美国应该考虑在恢复边境的情况下选择和平。”
杜鲁门有备而来,虽然碰了个钉子,他依旧爽快的答道:“如果中国退出北美,并且交还夏威夷,以及被中国占领的一系列土地的情况下,美国当然可以选择和平。”
这话让莫洛托夫暂时无语。因为中国绝不可能让出已经夺取的广大地区,但是苏联属于被夺走领土的一方。如果丢失的领土能够在和平的情况下失而复得,苏共中央的确会考虑这样的可能性。
杜鲁门趁机继续说道:“同盟国期待恢复与苏联的和平。而且在同盟国看来,中国在利用苏联。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