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一章:只有我受伤的世界……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贾诩听闻,大为放心。

“那就对了,”诸葛亮当即插嘴,面露兴奋的说道:“师父所言极是,刘玄德与刘季玉,两人同是汉室宗亲,而这位刘皇叔素来有仁义的名声,在各地都是极其有声望的。”

“他的手段,绝对不差,到了益州当然会治理其地,爱民守矩,在数月之后就会有成效。”

“且荆州来的兵马,多是善战之兵,那些囤积在江夏的都是刘表的心腹,能征善战,现在为刘备所用,加上刘备本身的兵马也是跟随他多年,大小战事经历了不知多少,绝不是泛泛之辈。”

诸葛亮摇着羽扇,一边说着,一边在思考当下双方的各种人士,以及在境内支持刘备或者支持刘章的可能。

而后笃定的面向徐臻道:“若是刘备展现了仁义,则刘章必定会如坐针毡,他也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夺走,日后不知归处如何,所以他才会有所忌惮,那么一定会防范刘备。”

“咱们,退走或者死守,最是良策,在这段时日之内,就可照常耕种内治,收拢民意,等待一年之约到达,再让出汉中稍许,死守在半数城池之内,将城池让给刘备便是。”

“他有所建树,让刘章心存感激,又不好过于催促,只能等着刘备离去,这时候的刘备哪里还愿意离去。”

“师父,回一封书信,和刘备交好!”

“而后持续向益州施压,同时让法正、张松等人不断进言离间刘备与刘章,日后必然可有外力,我们则无需大战损耗,就可将这乱局丢给他人!”

诸葛亮现在算是想明白了,他在徐臻麾下学习了不知多久,无论是才学还是见识,又或者是行军打仗的经历。

甚至是自己的心态都已经发生了超然的变化,早已不再是刚刚拜徐臻为师时那个愣头青。

现在不说老谋深算,但也是足智多谋,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当下不是打仗谁胜谁负的问题,是谁来做这个黄雀。

让另外两家去做螳螂与蝉。

“不错,你来帮我回信就是,”徐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站起身来走下了台阶,而后紧了紧身上的玉带,傲然笑道:“我要去天工营,昨夜蒲元给我送来了消息,我要的攻城锤和投石车,都已经按照要求改良完毕,是时候检阅之后,投入量产。”

“日后行军作战,就以此为根本,定然会有建树,诸位当明白,计策不是硬实力,唯有提升自己的战力,计策才是如虎添翼的良药,否则再好的计策,若是用来求生逃亡,那都是浪费。”

“车骑辛苦。”

“不苦。”

徐臻听闻奉承,不喜不悲,看了一眼自己的面板界面,承载着军备改良任务的进度已经达到了1%。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已经开始有所长进,等待日后改良之后,量产到军中,就会逐步增强。

过了数年,徐臻对系统又有了新的了解,通过内政、军备、人才搜寻等任务的不断出现,可以综合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及势力。

这些任务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却是有因果关系在其中。

所以现在还急不得,他需要一步步稳固走来。

想到这,徐臻龙行虎步的走出了大堂。

这一年,他三十六岁。

正是壮年,可是面相看来,却是二十八一般的龙精虎勐,让人不禁感叹是否真的是天降之人。

或许真的是。

身后十余位在大汉足以独当一面的文武,都在躬身行礼而恭送。

典韦则是跟随在徐臻身后,一同前去军营。

在他们的心中,徐臻早已是天降勐男般的存在,俘获了所有人的心,而这一次商议,当然也是极有必要。

因为到了汉中之后,文武大多都在感慨兴奋大胜得利,占据半数汉中,心里窃喜,想要陈胜追击,图勐进得功。

但此刻来了一个搅局者,刘玄德。

让他们都开始着急,而徐臻现在的态度,无疑是给贾诩等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切依旧还在他的掌握之中。

甚至连刘备旁敲侧击的打探之心,都看得那么通透。

……

一封书信很快回去,诸葛亮行文滴水不漏,甚至还教训了一下刘备如何用人,不可冒进。

若要取功当寻求明主,而不是打着汉室旗号,造自己家的反。

当然,这话说得隐晦,或许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还以为诸葛是在向刘备推荐荆、益两州之内有那些名士。

只能说懂的都懂。

刘备看到书信的时候,就觉得头皮发麻,撇嘴难受。

只能感慨无法瞒过徐伯文的眼睛,一别数年,他似乎变得更加睿智了,人到了更高的位置,似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