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1章 不是说悟空指挥不了?怎么招降?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耳选择了悟空,他告诉挚友陈馀。

“孤现在是赵王,不是魏贤。”

陈馀看着眼前这个本该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大声说了一个彩字,就比离开赵国。

“若是陈馀还在。”

赵王欲言又止,不知道往下说什么,

悟空低下头,一脸愧疚。

“此乃臣之罪。”

“不怪你。”

赵王宽释道。

三人一同离魏入赵,陈馀不见,悟空是他最亲近的人了。

“你以为,刘邦可信乎?”

悟空显然早就打好腹稿,抬头,一脸正色。

“可信。

“其以刘邦这个名字入世,本就是表明了态度。一直不回信,应是要在秦国占据高位,再以报之。

“况且。”

悟空抬眼,目光清明,那双清澈见底的双眼似乎不会为任何物事所迷惑。

“朝政不安,李牧、廉颇复出,相信刘邦,这是最好的选择。”

张耳若有所思,片刻后,极为不甘心地点点头。

什么最好的选择,明明是唯一的选择。不相信刘邦,就只能等着四位秦将攻入邯郸。

当初张耳要是知道李牧还活着,还将为秦而战,可能就不会做出以魏挡秦的决定了。

李牧这位武安君,在赵国的人气太高了,超过了同为武安君的秦国白起。

四条战线都是突飞猛进,但李牧战线推进最快,几乎是打到哪,哪里的赵人就投降,真正做到了“解放”这两个字。

赵人相信,李牧就是来拯救他们的,这是他们的人武安君,以武安邦定国。

“大王,让我去罢。”

悟空伏地再请命,以额触丹墀,言辞恳切。

“成,则大王真正为赵王,若是不成。

“大王当早做打算,退入胡人领地。”

张耳扭过头,不去看这位跟随自己时间最长,亦子亦徒的悟空。

悟空如此行为,让他这个赵王一点风险都没有。

最好的结果,就是李牧、廉颇反水,他张耳借着大胜之势以及两位名将,彻底摆脱这些旧赵贵族的钳制。

李牧、廉颇都是遭受赵国王室猜忌,都是险些身死。张耳按照常理推断,应该看他这个魏人赵王更顺眼。

最坏的结果,也是他提前知晓赵将亡,没有了侥幸之心,早早离开赵国逃往胡地。做不得王,仍可养尊处优过一生,待时机一到,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也未可知。

胡人一向与中原不睦,不会迫于压力把他交出来的。

怎么想,张耳都找不到弊处,所有的危险都压在了悟空肩膀上。

“去罢,一路当心。”

张耳向后摆摆手,状若不经意地说道。

“谢陛下。”

听到脚步声越来越小,越来越远,张耳在快要听不到的时候再次开口。

“悟空!”

悟空止步,望着张耳有些落寞,羞愧的背影,像是面对张耳正脸一样恭敬。

“臣在。”

“若事不可为,可降。”

悟空抿着嘴唇,恭声道:

“唯。”

王让将降,亘古未闻。

次日,赵国再开朝会。

赵王张耳,加封悟空为武安君,拜上将军,领兵出征,这是六国中最年轻的上将军。

嘴上绒毛未褪的悟空领着四万大军出征,这占据赵国当前八成兵力。能在秦国接连打击下还能募这么多的兵,也只有赵国了。

剩下两成兵力都分散在赵国各城,不都集中在邯郸。可以说,悟空领着大军走后,邯郸防御削减了九成九。

成了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空架子。

看上去城墙高耸,威武雄壮,实际上一碰就倒。

六万赵军在悟空带领下,笔直地迎着李牧快要到四万的大军而去。

率西北精兵一万赶赴赵国的李牧,麾下兵马越打越多。

武安城,李牧率大军驻扎于此。

这座和李牧原来爵号相同的城池,和赵国其他城池一样,李牧刚到的时候就大开城门,欢天喜地地献城弃戈。

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看上去不像投降,而像是在欢迎自家英雄回家。

李牧本就是赵国英雄。

大军入城,投降纳入队伍的赵军本就是赵人,仍旧有触犯军纪滋扰百姓,被明正典刑的人,可那些从西北带过来的秦军却没有一个触犯。

在赵国这片对秦人无比仇恨的土地上,与赵有着世仇的秦人,竟然比投降的赵人还能克制。

除了李牧所率的军队,蒙恬、李信、廉颇军队几乎每次大战以后都会杀十几个触犯军令的秦兵。

就是在攻魏时期,二皇帝自戕示众,分兵以后,二皇帝亲自带领的军队都有犯令者,最后当众行刑处死。

没有威,光是恩,很难限制住人心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